《咏牡丹》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诗作,此诗以牡丹为比喻,托物言志,舍其形色情韵而紧紧抓住牡丹精神的本质特征,既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操守,又是对现实庸碌士风的严峻批判,同时反映了自己不为世人所知的孤独和愤懑。
咏牡丹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我观赏过的花有千万种,只有牡丹最奇艳。
它富贵华丽受到人们的极力赞美,可有谁知道它那颗花心独存心间。
注释
全文拼音版
咏牡丹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作者介绍
俞大猷(1504一1580),明抗倭名将。字志辅,别号虚江,福建晋江(今泉州)人。起自百户,历参将、总兵,以功进右都督。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著有《正气堂集》《剑经》。
相关推荐
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诗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牡丹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赏牡丹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