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还赠张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表明作者决心离开仕途,回乡隐居,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的厌烦和对仕途的失望。
京还赠张维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抖衣而别要去何处?将高枕而卧在南山之南。
本想屈从于五斗薪俸,却如何忍受那“七不堪”?
早晨朝见便不能晚起,拘谨的官服不同于散发披肩。
因此向明智的人表明心曲:池中游鱼思念着旧日的深潭。
注释
(1)拂衣:振衣,表示决绝态度。《后汉书·杨彪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陶渊明《饮酒》:“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何处去,《全唐诗》校:“一作去何处。”
(2)南山:当指岘山。浩然有《岁暮归南山)诗。
(3)徇:曲从。
(4)七不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鞍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
(5)早朝非晚起:“早朝”句:即指“七不堪”中之“一不堪。”晚,《全唐诗》校:“一作晏。”
(6)束带异抽簪:“束带”句:即指“七不堪”中之“三不堪”。束带,穿官服须束带、正冠。抽簪,抽去发簪,即散发,表示无拘束,乃针对“正冠”而言。张协《咏史》:“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京城燕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京兆府新栽莲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