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离恨,是说还记得分离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但是一别之后便音容杏然,天各一方了。而今纵是没有风雪摧逼的好时光,也依然是惆怅难耐。词的下片描写自己的企盼,盼望着音信的到来,盼望着与情人重聚,但是这些愿望都成了空望,于是内心失落、幽伤萦怀。全词读来清丽典雅,又不失深情婉致。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旙。不禁辛苦况相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从文中可以看出,该词当作于词人和恋人沈宛分别之后一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南巡结束,词人不得不跟随回京,一年之后因词人怀念沈宛而写下了《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记得我们分别那日,折柳相送,依依不舍。都知道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那种刻骨的伤感,比风霜雪雨更催人老去。
如今你我远隔天涯,不知何时才能收到你的音讯。马上就要立春,正是连夜裁制春皤准备迎春的日子,你也许没空给我写信吧。我的心系于你,你是否和我一样,也在思念中煎熬,和我一样憔悴?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2)记绾:盘绕打结。
(3)长条:长的木条,特指柳枝。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4)盈盈:风致姣好的样子。
(5)银湾:即银河。
(6)自此:一作“从此”。
(7)摧残:此处指伊人的憔悴。
(8)青雀:即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信使。
(9)玉虫:比喻灯火。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夜读书其间戏作》:“油减玉虫暗,灰深红兽低。”玉虫连夜,一作“绿窗前夜”。
(10)翦:或为剪。
(11)春幡:旧俗于立春日,或挂幡(春旗)于树,或剪小播戴于头上,以示迎春。旙(fān):或为幡。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浣溪沙·杨花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几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浣溪沙·陈少逸席上用联句韵有赠
秦黛横愁送暮云。越波秋浅暗啼昏。空庭春草绿如裙。
彩扇不歌原上酒,青门频返月中魂。花开空忆倚阑人。
浣溪沙·万顷风潮不记苏
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曾识卢家玳瑁梁
曾识卢家玳瑁梁,觅巢新燕屡回翔。不堪重问郁金堂。
今雨相看非旧雨,故乡罕乐况他乡。人间何地著疏狂。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