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边塞生活为题材,却别出心裁,不写征战沙场,而是描绘了一幅将军夜猎归来的场景。前两句“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渲染出边塞紧张荒凉的氛围:北风席卷,猎火燎原,然而本该紧闭的孤城城门却未曾关闭。后两句“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揭晓缘由,原来是戍守烽火台的士兵的呼喊声,告诉大家是将军打猎归来。全诗语言凝练,构思巧妙,通过“夜猎”这一典型事件,含蓄而深刻地揭露了边地将领的玩忽职守、耽于享乐,暗示了边防的松懈与潜在的危机,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虑。
塞上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塞上曲》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当写于唐代安史之乱后。这一时期,唐朝国力由盛转衰,边防力量有所削弱,一些边将开始滋生骄奢享乐之风,军纪松弛。诗人戎昱身处中唐,对时局有着敏锐的观察。诗中提到的“碎叶城”是唐代著名的西域边陲重镇,其意象的使用,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也暗含了对昔日强盛国势的追忆。诗人通过这首小诗,以看似平淡的笔调,对当时边防废弛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反映了中唐时期边塞诗风从盛唐的雄浑豪迈转向深沉批判的变化。
翻译注释
翻译
狂风呼啸,吹过大地,火苗连着山峦燃烧起来,碎叶这座孤城城门还未关闭。
山头上的烽火台守兵声声呼喊着,原来是知道将军夜晚打猎回来了。
注释
(1)略地:掠过地面。
(2)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塞上曲二首·其一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路初晴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
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钎禄?
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鸿秋·道情
雪毛马响狻猊䩞,神光龙吼昆吾剑。冰坚夜半逾天堑,月寒晓起离村店。一身行路难,两鬓秋霜染。老来莫起功名念。
塞下曲四首·其二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鸿秋·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