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品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该诗是初唐诗歌革新的里程碑之作,以苍劲笔调抒写天地人生的孤绝之境。诗中"前不见古人"穿越历史追溯圣贤,"后不见来者"展望未来暗含期待,"念天地之悠悠"将时空无限延展,"独怆然而涕下"回归个体生命悲慨。全诗打破六朝绮靡诗风,语言古朴雄浑,意境寥廓苍凉,开创了盛唐诗歌的雄浑气象,被誉为"扫齐梁之弊,开盛唐之音"的典范之作。

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此诗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随武攸宜北征契丹时。时年35岁的诗人因献奇策被贬为军曹,登蓟北楼(即幽州台,传为燕昭王黄金台遗址)而作。作品诞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既抒发怀才不遇之愤,又渗透着对燕昭王礼贤下士的追慕,更暗含对初唐宫廷诗风的反拨,体现了士人重建文化理想的努力。

翻译注释

翻译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注释

(1)前:过去。.

(2)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后:未来。

(4)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5)念:想到。

(6)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怆然:悲伤的样子。

(8)涕:古时指眼泪。

全文拼音版

dēngyōuzhōutái
qiánjiànrénhòujiànláizhě
niàntiānzhīyōuyōuchuàngránérxià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其诗风骨峥嵘,一扫六朝浮艳,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被誉为“汉魏风骨”的复兴者。曾任右拾遗,因直言进谏两度遭贬,最终被诬陷冤死狱中。主张诗歌应“兴寄”现实,其《感遇》三十八首托物言志,开盛唐诗歌革新先声,被尊为“唐诗之祖”。

陈子昂的诗

相关推荐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晚春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