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送别友人张继的诗作,前半从时局和个人切入,肯定张继虽历经浮沉仍心系社稷的壮志;后半则转向诗人自己,以春风绿草、明月归云等意象寓含别后深情与自身被贬的哀愁。全诗情感丰富,前半慷慨激昂,后半委婉哀伤,流转自然,展现了刘长卿诗作风格由慷慨渐向哀婉的转变过程。
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
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
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
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
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乾元元年(759)二月,刘长卿在长洲尉上因刚而犯上入狱,旋即贬为南巴(今广东电白县东)尉。自此以后,他的诗风由盛唐之风转为中唐之风,《从军六首》中的慷慨悲壮之气,不复再见,多的是个人失意的苦闷和羁旅愁怀,风格走向工秀细淡。《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这首送给张继的诗,就是这时候的作品。此时刘长卿仍在长洲,而送走张继后,他自己便要动身去南巴贬所了。
翻译注释
翻译
时局动荡不安你挺身而出奔赴前线抵御敌人,如今战事已毕,过往经历就任凭它在岁月浮沉。
你将踏上归途去往三江之地,但那颗在战场上锤炼出的坚韧不拔的心,却依然炽热如初。
吴地的园林将披上嫩绿的新装,生机盎然;而剡山深处,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更显幽深静谧。
而我乘一叶孤舟,在辽阔无垠的江面上渐渐远去,身影消失在千里外的苍茫水域之中,让人难以寻觅。
注释
(1)张司马:即张继,中唐诗人,字懿孙,襄州人。
(2)时危:时势危难。
(3)赴敌:一作“赴越”。
(4)浮沈:比喻盛衰和升降。这里指诗人与张司马二人的官职变迁。时诗人被贬为长洲尉摄海盐令。
(5)末路:一作“万里”。
(6)当时:一作“孤舟”。
(7)三江:《国语》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
(8)吴苑:即长洲苑,吴王之苑。一作“吴渚”。
(9)剡山:即剡溪两岸之山。在今浙江省嵊县境内,即曹娥江上游。这里泛指越地。
(10)沧波:一作“沧洲”。原指水边。因隐者多中意于彼,故常代指隐士居处。
(11)孤舟:一作“归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诗
相关推荐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石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送杨长史赴果州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送李亿东归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燕歌已有馀声。
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送张瑶贬五溪尉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沈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送薛存义序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送李明府去官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今日蓝溪水,无人不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