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宋代〕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作品简介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见逝去长辈旧题而引起无限感怆,刻划黄注傲岸之性、洋溢之才,感慨贵重之物不为人识,栋梁之材不为世用,颂祖以励志,借古以讽今。全诗笔力极重,悼情沉痛而奇气横出,对仗工稳且深刻沉着,洵为山谷名篇。

创作背景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春天,黄庭坚从北京至邓州(今属河南),经方城,写下了这首追思其七叔祖的七言律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他当年的壮气豪情,真有力排南山之势,但现在一切都成了飘浮在太空中的尘埃。

他清谈高论,下笔作文,洋洋万字,睥睨世人,举觞痛饮,一尽三百杯!

在当世,贵重的周鼎还不如一把瓦壶的价值,要知道,大樟树原来可是栋梁之材啊!

我无限眷怀地流泪,在方城路上,当年衣冠之士乘着车子就是向着这儿来的。

注释

(1)南山:终南山。

(2)野马:指春日野外林泽中的雾气,蒸腾如奔马,故名。

(3)清谈:清雅深刻、不囿于私利的谈吐。

(4)康瓠:破瓦壶。

(5)眷然:顾念难舍貌。

(6)涕:眼泪。

(7)冠盖:礼帽和车盖,古代官吏的眼饰和车乘,借指士大夫。

全文拼音版

guòfāngchéngxúnshūjiù
zhuàngnánshānruòpáijīnwèichénāi
qīngtánluòwànbáiyǎnshāngsānbǎibēi
zhōudǐngchóukāngjiàzhāngyuánshìdòngliángcái
juànránhuīfāngchéngguāngàidāngniánxiànglái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过杨村

〔宋代〕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过嘉兴

〔元代〕萨都剌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过秦楼·水浴清蟾

〔宋代〕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

〔近代〕康有为

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

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

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过文登营

〔明代〕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过芜湖县

〔宋代〕林逋

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

山掩肥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

风稍樯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

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