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献从叔舍人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一是写仙,一是写舍人李褎。首联先用蓬莱、阆苑之境比作中书凤凰池来写从叔在中书时清贵非常;颔联写世家多禄位,但茅君得仙能携兄弟,许掾成道惠及全家;颈联和尾联则写李商隐现在尚沉宦海,未便飞腾,希望能被李褎提携。这首诗文字浅俗,处处针对李褎的特点夸赞,并无深层的寓意,委婉请求对方引荐,是纯粹的应酬之作。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
茅君奕世仙曹贵,许掾全家道气浓。
绛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
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褎是李商隐的远方堂叔,会昌四年(844年)任郑州刺史。同年八月中旬,李商隐为迁葬曾祖母回郑州时,就曾为李褎代拟过上宰相李德裕的书启,之后又代拟过上宰相李绅的信,内容都是讲述自己身患痼疾,难以胜任郑州这种剧郡繁重的公务,希望朝廷能在南方偏远一点的州郡给他安排一个刺史之职。会昌五年(845年)暮春李商隐曾应李褎之邀至郑州。因李褎好道,就写了《郑州献从叔舍人褎》这首诗给李褎。
翻译注释
翻译
烟霞缭绕恍惚置身蓬莱仙岛,钟磬悠扬,恍惚来自昆仑山上的阆风之苑;主考核的三官笺奏,附有金龙玉简,上达天庭。多令人羡慕啊!
你像茅君一样,累代都贵为仙曹;也像许玉斧一般,全家的道气正浓。
也许现在还未到归隐的时候吧?你建会,设醮,用朱书写成了仙简,但公务缠身,总难放弃用黄纸来写按语;虽然也有意炼九转仙丹,但身为舍人,丹炉却仍用紫泥封。
无论如何,我相信,归隐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到了那么一天,当你隐居华阳,我不知道你能允许我,踏上你的经楼究竟会是第几重?
注释
(1)舍人褎:指李褎。舍人:中书舍人,掌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
(2)蓬岛:即蓬莱仙山。
(3)阆苑:即阆风山上的苑圃。蓬莱、阆苑均喻宫苑。
(4)三官:东汉时,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鲁、张修的五斗米道奉天、地、水为三神,也叫三官。他们以“三官手书”传道治病。
(5)金龙:道家有金龙玉简,造作符书于其上。
(6)茅君:《洞仙传》:“茅淳字初成,咸阳南关人,即东卿司命君盈之高祖也,师北郭鬼谷先生,受长生之术,入华山修道,白日升天。”
(7)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
(8)仙曹:仙群。
(9)许掾:即道书中的玉斧。
(10)绛简:凡仙经朱书曰绛简,即赤章。
(11)黄纸:指黄麻纸,唐代制书诏敕用纸。
(12)案:案卷。李褒曾任中书舍人,职掌诏令,今好道,故云。
(13)丹炉:道教徒炼丹的炉。
(14)紫泥封: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
(15)华阳洞:陶弘景隐居的茅山洞府。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郑风·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
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