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登高》是南朝诗人、骈文家王僧孺所作的诗。这是一首登临抒怀诗。诗人登高远眺,触景生情不能释怀,于是通过描绘一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人间世态图来表现对争名夺利之徒的厌恶和对远避名利场之士的同情和尊敬。诗人借汉代长安的景象来写自己对梁代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诗中尘世的繁闹与隐者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落日登高
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舍。
东北指青门,西南见白社。
轸轸河梁上,纷纷渭桥下。
争利亦争名,驱车复驱马。
宁访蓬蒿人,谁怜寂寞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落日登高》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从得知。诗人登高眺望京城,既看到了平民隐士所居之处,也看到人们争利争名所表现出来的丑态,不禁想到当时梁代蝇营狗苟、互相倾轧的丑恶社会风气,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尘嚣烦杂社会的厌恶和对山林草泽的向往。
翻译注释
翻译
登上高处放眼望,目光穷极不能舍。
东北角上眺青门,西南方向见白社。
河梁之上车马喧,渭桥之下舟船繁。
争夺利益又争名,驱车驱马往来频。
宁访隐居蓬篙人,谁怜怀才寂寞者。
注释
(1)凭高且:凭高,登临高处。且,姑且。
(2)目极:放眼望去。
(3)舍:放弃。
(4)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为青色,俗称青门。这里代指京城。
(5)白社:地名,在今河南偃师县内。晋·葛洪《抱朴子·杂应》记载:“洛阳有道士董威辇(董京)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此后常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6)轸轸:一辆辆车。与下句的“纷纷”都是盛多的样子。扬雄《校猎赋》:“殷殷轸轸,被陵缘阪。”
(7)河梁:桥梁。指下句的“渭桥”。
(8)渭桥下:汉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渭桥是汉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有东、中、西三座。中渭桥,秦时始置,本名横桥,汉更名渭桥。东渭桥,汉景帝五年建置,故址在今西安东北灞水、泾水合渭水处东侧。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建置,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叫便桥或便门桥。渭桥地处交通要道,是当年长安城主要的热闹繁华去处。
(9)宁:岂。
(10)蓬蒿人:西晋皇甫谧《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蒿蓬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寂寞者:《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末二句以“蓬蒿人”、“寂寞者”代称隐逸高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僧孺的诗
相关推荐
落梅风·春晚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落梅二首·其二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落叶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梅风·千年调
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梦。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梅风·因他害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
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落梅风·蔷薇露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落梅风·鸾凤配
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
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只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
落梅风·楼台小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
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栏杆海棠花下?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