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漫漫

〔唐代〕白居易

戒求仙也

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云涛烟海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风浩浩,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作品简介

《海漫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新乐府诗。诗人借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史实,讽刺了以求仙博取长生的错误想法,同时表达了“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的思想。此诗讽谏了唐朝统治者,语意警策,抑扬顿挫,气势非凡。

创作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任左拾遗,创作了大型讽喻性的组诗《新乐府》,共有五十首。这首《海漫漫》是其中的第四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大海啊,水漫漫!直下没有底,旁侧没有边。

在那烟云浪涛最深的地方,人们传说有三座神山。

山上生长着很多的长生药草,吃了它就变化飞升,成为神仙。

秦始皇、汉武帝相信这些言语,每年派方士到神山采药去。

从古至今,只听说蓬莱山的名字,可是烟水茫茫,并没有寻觅之处。

海水漫漫,海风浩浩,望穿了眼啊,也看不见蓬莱岛。

找不到蓬莱不敢归来,男女少年们都在船中衰老。

徐福和文成多么虚妄荒诞,向上元女仙、太一尊神徒然祈祷。

你看那骊山和茂陵的坟头,毕竟是悲风吹着乱草。

又何况玄元圣祖的《道德经》,没说过不死药,没说过求仙,没说过大白日里飞升青天。

注释

(1)三神山:指方丈、蓬莱、瀛洲这三座古来相传的海中三座神山。

(2)不死药: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

(3)羽化:指飞升成仙。

(4)秦皇汉武:秦始皇、汉武帝的省称。

(5)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6)丱女:此指童女。丱,指把头发束成两角的样子。

(7)徐福:秦时方士,秦始皇派他带重男丱女数千人,入海求仙。

(8)文成:汉时方士,以鼓吹鬼神方术为武帝所信任,后因骗局拆穿而被杀。

(9)诳诞:犹荒诞。

(10)上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11)太一:即太乙,天帝神。

(12)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因古骊戎居此得名,秦始皇葬于此。

(13)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是汉武帝坟墓所在地。

(14)蔓草:生有长茎能缠绕攀缘的杂草。泛指蔓生的野草。

(15)玄元圣祖:指老子,被唐朝皇族攀认为始祖,称其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阙玄天皇大帝。”

(16)五千言:指老子的《道德经》。

(17)白日升青天:为方士迷信之言,意思是人服了炼成的金丹,便能成仙,能够大白天飞上天空。

全文拼音版

hǎimànmàn
hǎimànmànzhíxiàpángbiān
yúntāoyānhǎizuìshēnchùrénchuánzhōngyǒusānshénshān
shānshàngduōshēngyàozhīhuàwèitiānxiān
qínhuánghànxìnfāngshìniánniáncǎiyào
péngláijīndànwénmíngyānshuǐmángmángchù
hǎimànmànfēnghàohàoyǎn穿chuānjiànpéngláidǎo
jiànpéngláigǎnguītóngnánguànzhōuzhōnglǎo
wénchéngduōkuángdànshàngyuántàidǎo
jūnkànshāndǐngshàngmàolíngtóujìngbēifēngchuīmàncǎo
kuàngxuányuánshèngqiānyányányàoyánxiānyánbáishēngqīngtiān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州道中二首·其二

〔宋代〕张耒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

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

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

逃屋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海州道中二首·其一

〔宋代〕张耒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

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