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妓》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铜雀台日暮景象,想象曹操逝后铜雀妓寂寞无依之情状。此诗前三句写景,后三句抒情,感伤情绪浓重。
铜雀妓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铜雀妓》此诗作者有二说:《乐府诗集》作王适诗,《文苑英华》署名高适,《全唐诗》则分别载入高适诗集与王适诗集中。刘开扬认为:“《全唐诗》二函王适诗、三函高适诗并收之。视其风格当属王适,以名相同而误收,或始于《文苑英华》也。”王适为武后时人,年代略早于高适。若为高诗,则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旅游相州时。
翻译注释
翻译
天色将晚铜雀台显得遥远,秋色已深铜雀台玉座显得清净。
透过萧条阴森的松柏眺望,仿佛可见委铜雀妓郁结的心情。
君王已逝恩情已经不能再得,妾身唱歌跳舞让谁来欣赏呢。
注释
(1)铜雀:台名,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其台甚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缳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铜雀妓》,乐府旧题,一作《铜雀台》,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2)迥:各本作“迴”,误,从《全唐诗》校改。
(3)秋深:《乐府诗集》作“幽声”,下注:“一作深。”
(4)玉座:铜雀台上所设魏武帝之座。即“六尺床”。
(5)松柏: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松柏不翦。”李善注:“仲长子《昌言》云:“古之葬,松柏梧桐以识其坟。”王无竞《铜雀台》:“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6)委郁:郁结。
(7)绮罗:代指铜雀妓。王勃《铜雀妓》:“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8)君恩:魏武对铜雀妓之恩情,因曹操之死而中途断绝。
(9)妾舞:指铜雀妓当年为魏武歌舞取乐,如今魏武已死,歌舞无人可赏,即欧阳詹“妆容徒自丽,舞态阅谁目”之意。沈佺期《铜雀妓》:“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铜驼悲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铜爵妓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铜雀妓二首
【其一】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其二】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铜雀妓
秋风木叶落,萧瑟管弦清。
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
寂寂檐宇旷,飘飘帷幔轻。
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