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在流放途中过五岭后写给杜审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前两联描写边地的荒芜和道途的艰辛;后两联就景抒情,流露出诗人羁旅怀乡的不舍与愤懑之情,情悲且壮。全排比工整,笔力雄厚,语亦精工。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翻译注释
翻译
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洛水两岸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
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
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注释
(1)分:指岭南皆蛮荒之地,实与内地不同。
(2)去国:离开京都。
(3)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4)瘴疠:流行于亚热带山林潮湿地区的传染病。
(5)涨海:古海名,相当于现在我国南部的南海以及爪哇海一带。
(6)衡阳:地名,属湖南省。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峰不过。后以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阻隔。
(7)谒:拜见,晋见。
(8)圣明:指皇帝,封建时代称颂皇帝的套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沈佺期的诗
相关推荐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鹧鸪天·怀王道甫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鹧鸪天·休舞银貂小契丹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上之回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骑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秋暮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从军
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
阵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
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
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剑起。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
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木阁道中雪
瘦马支离缘绝壁,连峰窅窕入层云。
山村树瞑惊鸦阵,涧道雪深逢鹿群。
冻合衡茅炊火断,望迷孤戍暮笳闻。
正思讲习诸贤在,绛蜡清醅坐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