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越王台

〔近代〕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作品简介

《秋登越王台》是清代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诗作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个性。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五年(1879年),其时国势风雨飘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广东又是最早门户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区。是年,康有为二十二岁,初次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涉猎一些欧美典籍,并曾游历香港,从此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秋登越王台》这首诗就是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的越王台迎着欧风美雨,立马高山之巅,渴望一展雄才、搏击长空的咏怀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秋风立马登上越王台,想起历史上的人物,龙蛇混杂,真是悲哀。

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在这无穷无尽的时间里,人间经历了多少欢欣和苦难的轮回。

腐儒满腹愤藏的心事欲呼天发问,壮丽的大地河山跨海迎面扑来。

登高眺望天外的飞云,难道当今之世就没有倚剑长啸的英雄人才!

注释

(1)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2)十七史:宋时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粱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合称十七史。

(3)劫:佛教名词,劫难。

(4)轮回:佛教语,意为流转。佛教沿用罗门教的说法而加以发扬,认为众生一直在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生死相续升沉不定,有如车轮的旋转不停,故称轮回。

(5)天问:《楚辞》有《天问》,为屈原心怀愤懑向天发问所作,提出宇宙问题、历史问题、人生问题等。

(6)临睨:从高处向远方眺望。

全文拼音版

qiūdēngyuèwángtái
qiūfēngyuèwángtáihùnhùnshélóngzuìāi
shíshǐcóngshuōsānqiānjiélúnhuí
xīnshìtiānwènshānkuàhǎilái
línfēiyúnhéngbiǎojiàntànxióngcái

相关推荐

秋日酬王昭仪

〔元代〕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隗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秋日诗

〔魏晋〕孙绰

萧瑟仲秋风,飚唳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秋风

〔唐代〕骆宾王

紫陌炎氛歇,青萍晚吹浮。

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

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

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

秋山寄陈谠言

〔唐代〕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秋暮吟望

〔清代〕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秋夕旅怀

〔唐代〕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