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怀

〔宋代〕朱淑真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鸥鹭和鸳鸯羽翼不同如何能在一个池子里生活?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春天的神若是不为花儿做主,还不如不要让其生长出那连理枝。

注释

(1)东君:掌管春天的神。

愁怀拼音版

chóu怀huái
ōuyuānyāngzuòchízhīxiāng
dōngjūnhuāwéizhǔxiūshēngliánzhī

作品简介

《愁怀》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禽鸟与花枝为喻,抒发了对婚姻不幸的悲愤之情。首句“鸥鹭鸳鸯作一池”以错配的水鸟隐喻不和谐的婚姻;次句“须知羽翼不相宜”直指本质的不合;后两句借“东君”(春神)不为花作主的埋怨,转出“何似休生连理枝”的决绝之叹。全诗比喻新颖犀利,语言明快而情感浓烈,既体现了宋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展现了朱淑真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愁怀》此诗创作于朱淑真婚后时期。据传诗人因嫁与俗吏为妻,志趣不合而终生抑郁。诗中“鸥鹭鸳鸯”的意象暗喻夫妻本质差异,“东君”既指自然司春之神,亦暗喻婚姻中的主宰力量。末句“连理枝”反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爱情象征之意,表达对命运安排的强烈抗议。这种大胆直白的情感抒发,在程朱理学兴起的宋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也使得朱淑真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79—1133),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其余生平不可考。工诗词,词意凄厉悲凉。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朱淑真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夏夜叹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代〕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颍亭

〔金代〕元好问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宋代〕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祭鳄鱼文

〔唐代〕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武侯庙古柏

〔唐代〕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猫说

〔明代〕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鸡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

遂释之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嬉,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

遂笞而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