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宋代〕吴文英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歌舞烟霄顶,乐景沉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作品简介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做的一首词,此词是《梦窗词》中屈指可数的怀古词之一。上片写游姑苏台而抚今追昔;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暗含报国无门之叹。全词从登山写起,紧扣姑苏台所见,抒发感昔伤今之情。指顾敛颦之间有万语千言,唯借此短章,略加倾吐。通篇有情,无一浪语,是为高手。

创作背景

据郑文焯说,《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此词当作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另任铭善以为《苏武慢》以下见于别卷,作非一时),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秋末冬初,离苏至杭。是年腊朝,曾与兄翁逢龙作断桥并马之游。“有谁招、扁舟渔隐”云云,实是自伤,这反映了吴文英思想情感的另一侧面,并从中可见其与芸隐共游览古迹的同声相应。此词即为和韵之作,当同在苏州时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漫步在像似晴空中的彩霞倒影在地上一样美艳的姑苏台上,顿时摆脱了无聊的闲愁。我且举起巨盅慢慢地饮酒,细细地欣赏吧。从台上观看那越来溪,只见浅青色的溪水潺潺而流;台下还有吴歌飘起,并且逐渐扩散到杳渺霭霭的九天,惊得江边的鸿雁也慌张地飞向到远方去。美女西施从前曾经从姑苏城中,沿着九曲路乘辇车来这台上游玩。台边的梳妆池内,因为她经常来此梳洗,所以就沉积起了一层厚厚的白粉。当年吴王在这云烟缭绕的姑苏台上观赏歌舞,游宴欢乐的情景,如今却像落日余晖一般消逝得无迹可寻。

我从遥想之中惊醒过来。再细看眼前的姑苏台,青红相间的栏干外,近处有红色的花墙,远处有青色的群山。远山蜿蜒在花墙上面,恰似一双淡青色的细长宫眉。假如我去问问过去来这儿游玩过的野鹿,那么它可能会笑着说:“这座台与古时候已是大不相同了”。是什么人招来了一叶扁舟,退隐江湖了呢。范蠡可以急流勇退而浪迹江湖之中,他与西施为伴,过着悠闲的风花雪月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经慢慢地销磨掉了济世救国的豪情。而如今自己也像范蠡游五湖似的羁旅在四方,现在呆立在水边矶上,但却又报国无门,只能在此徒叹“空悲切”。

注释

(1)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源于唐代边塞曲。《词谱》以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正体,此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另有变体六种。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又名胥台。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据《吴郡志》:“姑苏台在吴县西南三十里横山西北麓姑苏山上。”《太平寰宇志》九十一引《吴地志》:“阖闾十一年,起台于胥门姑苏山,造九曲路,高三百尺。”

(2)施芸隐:即施枢,字知言,号芸隐,梦窗词友。著有《芸隐横舟稿》。

(3)步:步头,亦作“埠头”,码头或渡口。

(4)越来:即越来溪。在江苏吴县西南。《吴郡志》十八:“越来溪在横山下,与石湖连,相传越兵入吴时自此来,故名。”

(5)吴歈:吴地的民歌。屈原《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庾信《哀江南赋》:“吴歈越吟,荆艳楚舞。”

(6)杳霭:形容遥远,沉寂,如烟霭模糊不清。

(7)辇路:辇道。即天子御驾经过的道路。班固《西都赋》:“辇路径营,修除飞阁。”

(8)凌空:高高的在天空中。

(9)九险:即特别险峻。九,泛指多的意思。

(10)濯妆池:即脂粉塘,吴故宫中溪名。相传西施曾沐浴于此。《述异记》:“吴故宫中亦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濯妆于此溪上,至今馨香。古诗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尘。’”

(11)霄:天空。

(12)顶:指山顶。

(13)乐:一本作“落”。

(14)沉:一本作“沈”。

(15)青:一本作“新”。

(16)女墙:城上凹凸状短墙,也称女垣。《释名·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陴,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韦庄《天井关》:“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云中筑女墙。”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7)宫眉:宫中流行的画眉式样。唐明皇创造出十种眉毛样式,如远山眉、三峰眉、小山眉等,古诗词中用山喻眉,或用眉喻山均有。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有人解为绣屏上的山景,有人解为女子眉毛。这里是用“宫眉”喻山。宫,一本作“空”。

(18)当时:一本作“姑余”。

(19)游鹿:《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糜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20)招:一本作“拈”。

(21)寄:一本作“赋”。

(22)闲风月:一本作“闲月”。

(23)销:一本作“消”。

(24)浪打鸥矶:暗含“鸥盟”典故。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词:“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矶,水边突出的小石山。

全文拼音版

shēnggānzhōu··táishīyúnyǐnyùn
qíngxiádàoyǐngxiánchóushēnbēiyànfēngwàngyuèláiqīngqiǎnyǎoǎijiāngyànchūfēiniǎnlíngkōngjiǔxiǎnfěnlěngzhuózhuāngchíyānxiāodǐngjǐngchénhuī
biéshìqīnghónglánkǎnduìqiángshāndàngōngméiwèndāngshíyóu鹿yīngxiàotáifēiyǒushuízhāobiǎnzhōuyǐndànqíng西ziquèshīxiánfēngyuèànxiāojǐnlàngōu

作者介绍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吴文英的诗

相关推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宋代〕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宋代〕张炎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近代〕王国维

直青山缺处是孤城,倒悬浸明湖。森千帆影里,参差宫阙,风展旌旟。向晚棹声渐急,萧瑟杂菰蒲。列炬严城去,灯火千衢。

不道繁华如许,又万家爆竹,隔院笙竽。叹沉沉人海,不与慰羁孤。剩终朝襟裾相对,纵委蛇,人已厌狂疏。呼灯且觅朱家去,痛饮屠苏。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宋代〕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宋代〕汤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宋代〕王质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八声甘州·和梅津

〔宋代〕吴文英

记行云梦影,步凌波、仙衣剪芙容。念杯前烛下,十香揾袖,玉暖屏风。分种寒花旧盎,藓土蚀吴蛩。人远云槎渺,烟海沉蓬。

重访樊姬邻里,怕等闲易别,那忍相逢。试潜行幽曲,心荡更匆匆。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甘州·寄李筠房

〔宋代〕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翦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