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到清河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王维居济州期间,诗中描绘的是黄河下游的景致,深沉、壮观、气势磅礴,抒发了思乡之情,发人遐思,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把山水写得崔嵬峥嵘,黛色葱郁,气势廓大,显示出王维前期山水诗的明朗风格。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渡河到清河作》这首诗作于王维居济州(治今山东济宁)期间,是王维渡黄河到清河县城的途中所写,属于王维前期的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在黄河上扬帆行舟,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
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注释
(1)清河:唐贝州治所清河县,在今河北清河西。唐济州属河南道,贝州属河北道,由济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
(2)大河:即黄河。
(3)积水穷天涯:谓河水广大,与天相接。积水,指积聚的水。
(4)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谓水天一色,初无所见,远处忽现人烟稠密的郡城,仿佛水天相接出拆开一个口子。天波,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拆,裂,开。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唐时济州治所(今山东茌平西南)与博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济州治所渡河,首先即当抵达博州聊城。开拆:开放,开裂。
(5)城市:即指清河。据《元和郡县志》卷一六载,博州西北至贝州百九十里。
(6)宛然:真切貌,清晰貌。
(7)桑麻:桑树与苎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8)回瞻:犹回望。
(9)旧乡国:故乡,指京洛。
(10)淼漫:一作“渺漫”,大水弥漫。淼,水大的样子。
(11)连云霞:与天空之云霞相连,形容水波浩淼。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渡黄河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混同江
十年八唤清江渡,江水江花笑我劳。
老境归心质孤月,倦游陈迹付惊涛。
两都络绎波神肃,六合清明斗极高。
湖海小臣尸厚禄,梦寻烟雨一渔舠。
渡黄河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渡江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
击楫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
龙天浩劫馀孤塔,海岳书生别旧庵。
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