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行

〔唐代〕元结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国家因战事不断,军事上需要大量财物,这些财物需要专门负责的官员到地方去征收。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他们到达郡县后,竞相严刑征敛。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然而百姓的供给能力的有限的,这大大超过其所能承受限度的横征暴敛,怎么不让有良知的官员为之伤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道州本来地方就小,经过盗贼的屠杀洗劫后,剩下的人口实在是太穷困疲敝了。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一个较大的乡里,人口不过十户,原来的那些大族早已变得人丁稀少,且羸瘦不堪。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人们早上吃树根,晚上嚼树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饿得连说话都有气无力,像快走力又不足,所以步履蹒跚,让人不忍目睹。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面对老百姓的这种凄惨状况,我连去追问一下都不忍心,更何况鞭打他们来征敛呢?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但是前来催逼赋税的文书和官吏往来不断,且十分紧急。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他们丝毫不顾百姓死活,只是一个劲儿地催我严格限期完成征收任务。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我深感无可奈何,让老百姓卖儿卖女来抵赋税吧,恐怕话还没有说完,就会引起暴乱。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派人到百姓家中去搜索一通吧,可他们本来就什么也没有。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听听那百姓们的陈述吧,他们的怨伤有谁能理解呢?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去年冬天‘西原蛮’侵犯道州月余,烧杀掳掠,人口和财物差不多都快被杀掠和扫荡一空了。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我们希望朝廷官吏能施以恩惠、加以安抚,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谁料他们只知道横征暴敛,竟使我们无法活下去了。”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皇上让我做这个州的刺史,是让我安抚百姓。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如果因横征暴敛而使百姓流亡甚至暴乱,那是谁的罪过呢?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当然如果我因为违反上面的命令而让百姓缓交赋税,蒙受责问也是应该的。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前代的贤人重视为官要坚守安抚百姓、为民做主的本分,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反对因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改变这一原则。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考虑到百姓的困苦不幸,我愿意选择不亏良知的正直之道。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如果有谁奉皇上之命来采集民间歌谣,我愿意把这首诗献上。

注释

(1)单羸:犹孤弱。

(2)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

(3)鬻:卖,出售。

(4)驱逐:犹逼迫。

(5)符节:古代朝廷向官员授权,允许其代行天子军政职权(或是代天子巡狩)的凭证与象征。

(6)逋缓:拖欠,延缓。

(7)诏令: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

(8)孱弱:瘦弱;衰弱。

(9)国风:《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抵是西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舂陵行拼音版

chōnglíngxíng
jūnguóduōsuǒqièzàiyǒu
yǒulínjùnxiànxíngjìngshī
gōnggěiyōuzhēngliǎnyòubēi
zhōuxiǎojīngluànwángrénshíkùn
xiāngshíjiāmìngdānléi
cháocānshìcǎogēnshíréng
chūyánjuéxíngchí
zhuīshàngrěnkuàngnǎibiānzhī
yóutíngchuánláiwǎngxiāngzhuī
gèngkuānēndànyǒu
lìngéryánkǒngluànsuí
使shǐsuǒjiāéryòushēng
tīngdàoyányuànshāngshuízhī
dōngshānzéiláishāduó
suǒyuànjiànwángguānyǎnghuì
nàizhòngzhú使shǐcúnhuówèi
ānréntiānmìngjiésuǒchí
zhōuxiànluànwángzuìshìshuí
huǎnwéizhàolìngméng
qiánxiánzhòngshǒufēnèhuò
yúnguìshǒuguānàinéngshìshí
wéicànruòzhězhèngzhídāngkuī
réncǎiguófēngxiàn

作品简介

《舂陵行》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此诗先概括叙述了赋税繁杂,官吏严刑催逼的情况,勾勒出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细致描写具体的催租场景,描述了百姓困苦不堪的处境;后写诗人在催征赋税时的思想活动。全诗反映了当时时期苦难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悲惨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语言质朴,感情抒发曲折细腻,淋漓尽致,诗人的刚直正义之气溢于言表。

创作背景

《舂陵行》此诗当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广德元年(763年),元结受任道州刺史,次年五月来到任所。安史之乱平定后,统治集团更加残酷地剥削人民,在岭南激起了被称为“西原蛮”的少数民族的反抗,道州被占领。道州原有四万多户人家,几经兵荒马乱,剩下的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人民困苦不堪,而官府的横征暴敛却有增无减。元结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上书为民请命,并在任所修建民舍、提供耕地、免减徭役。元结写下此诗。在这种人民灾难重重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况下,元结有感而写了《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两诗。

作者介绍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曾任道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体恤民瘼,反对绮靡文风,主张诗歌应“救时劝俗”。其诗注重反映现实,风格简古朴拙,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散文亦简洁雄健。编有《箧中集》。元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听蜀僧濬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宋代〕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永州

〔元代〕陈孚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喜迁莺·晓行

〔宋代〕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唐代〕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