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傅惟肖》是南宋诗人萧德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诗人次友人傅惟肖原韵的答赠之作。这首诗以蟋蟀“唤秋”起兴,前半就和诗推迟致歉,后半抒写辞官归隐情怀,表达诗人对未能早归山林的自责往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苦闷也有幽默,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次韵傅惟肖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
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
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
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次韵傅惟肖》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任乌程(今属浙江)县令时。傅惟肖曾知清江县,是一个颇能同情民生疾苦的良吏。从诗的内容可知,傅惟肖在“暑天”作诗,要求诗人“次韵”,然而诗人没有立刻作诗以答,于是欠下“诗债”。如今已到秋天,若还不还债,便难为情了,故提笔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竹丛下面的蟋酒简直太爱做多余的事了,它们的声声鸣唤把秋天引领到了这篱笆中间。
从大热的夏天到现在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却还没能写首像样的诗歌,这怎么好意思。
我的性格和这个世界的规则正好相反,山岩沟壑总在嗔怪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
我多么希望在这仲秋八月放船如飞地远远离去,细数芦花丛外的座座青山。
注释
(1)傅惟肖:南安(今属福建)人,是萧德藻友人。曾知清江县(今属江西),有善政。
(2)篱落:篱笆。
(3)若为颜:如何有脸面,犹难为情。颜,颜面。
(4)肝肠:指思想、性情。
(5)嗔:嗔怪、责怪。
(6)数:数算、查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萧德藻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次韵公择舅
昨梦黄粱半熟,立谈白璧一双。
惊鹿要须野草,鸣鸥本愿秋江。
次韵尹潜感怀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次韵答秦少章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
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
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
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
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
彼方试子难,疾前不应懦。
要当攻石坚,切作抟沙散。
桓璧虽具美,砻错加璀璨。
我老不足畏,后生何可慢。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二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一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