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怀契上人

〔唐代〕皇甫曾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作品简介

《秋夕寄怀契上人》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知音难觅的感慨,首联以槿花之朝开暮落点出人生无常之义。进而又自喻为人中孤鹤,衬托出了诗人与怀契上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道出了“心中无一物”的佛学真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底蕴。全诗通过清幽的意象传达给读者一种清冷而又空阔的意境。

创作背景

《秋夕寄怀契上人》此诗作于大历十年(775)左右。这并非一首泛然相寄的诗,诗人乃是因惊生悔,因悔生悟,因悟生慕,于是作此诗寄上高僧。便算一通大忏悔文。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早晨看见木槿的花被露打坏,孤特高洁之人独自在人群中悲伤。

戒律精严的和尚心中没有烦恼的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点燃名香焚烧。

听见临近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水,旅客到了这座山峰也会遥望白云。

想清晨趺坐这里诵读经书,僧人却在松柏旁赏纷纷落下的雪花。

注释

(1)槿花:木槿的花。

(2)朝:早晨。

(3)委露:被露打坏。委,弃。

(4)孤鹤: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5)真僧:戒律精严的和尚。

(6)出世:出家,脱离红尘俗世。

(7)绝涧: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涧。

(8)闻:听闻、听见。

全文拼音版

qiū怀huáishàngrén
jiàn槿jǐnhuācháowěibēizàirénqún
zhēnsēngchūshìxīnshìjìngmíngxiāngshǒufén
chuānglínjuéjiànwénliúshuǐzhìfēngsǎobáiyún
gèngxiǎngqīngchénsòngjīngchùkànsōngshàngxuěfēnfēn

作者介绍

皇甫曾(723—785),字孝常。行十六,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天宝十二载(753)进土。大历初,宫殿中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南返,在湖州与皎然、颜真卿等联句唱和。后又官阳翟令。与兄冉齐名,俱工诗,时号“二皇甫。”《全唐诗》存诗48首,编为1卷。

皇甫曾的诗

相关推荐

秋雨叹三首·其二

〔唐代〕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寄从兄贾岛

〔唐代〕无可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秋晚登古城

〔唐代〕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秋夜山居二首

〔唐代〕施肩吾

【其一】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声柏。

【其二】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