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唐代〕岑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作品简介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以清奇多姿的景语开笔,表现诗人远听太白轻雷、近看紫阁流云的归山逸趣;中间续以久滞宦途的兴叹,折为“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的失意和惆怅;最后复出之以景语,留袅袅钟音于诗外。诗以山中雷鸣雨落、云烟变幻的奇观为启端,抒发了诗人对心居微官的愧悔和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怀。全诗语调慷慨豪迈调,绘景雄奇瑰丽,境界淡远,写得气魄非凡。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三十岁考中进士时,却只在京城长安做了个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职责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而又琐碎。这对于诗人来说,无异于被无形的绳索捆缚着,使他置身于牢笼。诗人不耐烦衙署的枯燥无味,请假回到草堂,写下《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雷声就在太白山旁边震响,雨点却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向东遥望白阁峰顶的云雾,仿佛一半飘散入紫阁青松。

美妙的景象纷然出现眼前,草堂隐居的生活趣味更浓。

自家里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

早就知晓有识之士的见解,自己内心里恰与他们相通。

如今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不免为沾染尘俗感到愧疚。

早年垂钓的鱼竿不复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弃置不用。

飞鸟投林激起我无限惆怅,南溪畔又传来报时的夜钟。

注释

(1)太白:太白山,在陕西邱县南。

(2)紫阁:终南山的一个山峰。

(3)胜概:美景。

(4)衡门:此指自阁西草堂。

(5)延:及。

(6)二仲:指汉代隐士羊仲、求仲。

(7)达士:明智达理之士。

(8)偶:恰。

(9)徇:从,曲从。

(10)尘容:俗态。

(11)碓:舂米的器具。

(12)南溪:泛指白阁西草堂南边的溪涧。

全文拼音版

yīnjiàguībái西cǎotáng
léishēngbàngtàibáizàijiǔfēng
dōngwàngbáiyúnbànsōng
shènggàifēnmǎnhéngménnóng
xìngyǒushùtiányánèrzhòngzōng
zǎowénshìǒuxīnxiāngtōng
xùnwēiguānhuánshānkuìchénróng
diào竿gānduìrénchōng
chóuchàngfēiniǎojìnnánwénzhōng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唐代〕杜甫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

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

官是先锋得,才缘挑战须。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云幕随开府,春城赴上都。

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

咫尺雪山路,归飞青海隅。

上公犹宠锡,突将且前驱。

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

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