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水仙花

〔清代〕陆蓉佩

明月逗疏帘,夜沉沉,扶起一枝纤影。

微步惯凌波,寒窗里、合伴梅花凄冷。

风裳水佩,珊珊瘦骨疑扶病。

洗净铅华清欲绝,果似神仙孤迥。

前身应是飞琼,照亭亭、一片水痕如镜。

粉靥漫疑愁,萧疏处、谁识孤高情性。

迢迢银浦,魂归那更游尘境。

风雪天涯寒欲勒,又被素琴弹醒。

全文拼音版

nán··shuǐxiānhuā
míngyuèdòushūliánchénchénzhīxiānyǐng
wēiguànlínghánchuāngbànméihuālěng
fēngshangshuǐpèishānshānshòubìng
jìngqiānhuáqīngjuéguǒshìshénxiānjiǒng
qiánshēnyīngshìfēiqióngzhàotíngtíngpiànshuǐhénjìng
fěnmànchóuxiāoshūchùshuíshígāoqíngxìng
tiáotiáoyínhúnguīgèngyóuchénjìng
fēngxuětiānhánlēiyòubèiqíndànxǐng

相关推荐

南浦·春暮

〔宋代〕程垓

金鸭懒薰香,向晚来,春酲一枕无绪。浓绿涨瑶窗,东风外、吹尽乱红飞絮。无言伫立,断肠惟有流莺语。碧云欲暮,空惆怅韶华,一时虚度。

追思旧日心情,记题叶西楼,吹花南浦。老去觉欢疏,伤春恨、都付断云残雨。黄昏院落,问谁犹在凭栏处。可堪杜宇,空只解声声,催他春去。

南浦·浦滕王阁怀古

〔明代〕喻综

天高气爽,看平楚、落叶动秋声。

南国惊霜征雁,带影下寒城。

漠漠轻舟过雨,湿帆飞远、几点微星。

更萧条鸦集,陌头衰柳,残照万峰青。

瑟瑟江澄染练,忆从前、何事不凝情。

日月销磨今古,不见旧旗旌。

青雀黄龙何在,也阶除、惟有树长生。

叹去来、月上栏杆,空际水波明。

南浦·咏帆影

〔清代〕黄之隽

水面贴轻阴,趁午风,斜斜整整飏去。

掩映蛤窗晴,浑无定、挨著半边柔橹。

才平又侧,几番低浸杨花渡。绿波如缕。

尽藻纲莼丝,兜他不住。

遮来一剪江痕,又带著斜阳,添长几许。

迢递隔樽前,清阴小、落在落红流处。

情浮性薄,蘸烟铺水轻轻度。女儿秋浦。

怕一片低迷,压醒鸥鹭。

南浦·春水用张玉田韵

〔清代〕王倩

一碧影摇空,捲晴烟,恰似奁开清晓。

昨夜报方生,村南北、已把游尘净扫。

棹歌何处,鸳鸯惊散圆沤小。

梅雨几番添几尺,渐没汀洲芳草。

坐来天上浮查,指弯环溪路,仙源近了。

萍藻半浮沉,苔矶湿、知有浣纱人到。相思渺渺。

桃花溪上离筵悄。

倘见渔郎须问讯,流过落红多少。

南浦·其二·秋水,用碧山乐府韵,同蘅圃赋

〔清代〕李符

好景在沧浪,照乱山、冷枫翠渚红染。

前度浣衣人,西风里、安排碧砧初遍。

载诗载酒,画船重到风澜浅。

藕塘万叶憔悴尽,换了芦花一片。

临流曲榭依然,早不见双双,掠波紫燕。

远浦夕阳含,秋奁影、但有烟鸿苍点。

泠泠绕郭,几曾解洗江南怨。

莫愁湖畔停兰拽,梦入鲈鱼乡远。

南浦·春水和母见昭代词选词雅

〔清代〕曹鉴冰

书屋正临溪,喜春回,浅碧粼粼晴晓。

一片縠纹轻,红襟燕,掠处翠萍如扫。

仙源难觅,浮来千点桃英小。

十里银塘,迷望眼,色映离披芳草。

溶溶漾漾桥边,岂离人、愁泪流将不了。

杨柳绿阴浓,风生处,时有白鸥飞到。烟云渺渺。

钓船归矣渔歌悄。

试问者番新雨后,添得浪花多少。

南浦三首·其二

〔清代〕王时翔

雪霰冷芸斋,正悠扬半空,浑似飞絮。

卯酒注盈觞,浇不了、堆肠万千离绪。

黯然魂断,未分早作临分语。

不知解缆张帆日,怎忍听歌南浦。

回思二载书窗,共展卷烧灯,吟风坐雨。

臭味已如兰,交情重、更指青松相许。

王程渐迫,姓名悔入招贤谱。

异时纵有鹓鸾伴,谁是今时俦侣。

南浦·为周养安题采菱画箑

〔近代〕夏孙桐

生小住湖边,拥风鬟、常与雪鸥为侣。

万绿压微澜,菰云外、依约轻桡停处。

吴歈楚调,搴芳漫咏前洲杜。

却爱乌菱秋味好,不似碧莲心苦。

西风消息来时,问沧波一掬,新凉添否。

手拨碎萍开,惊鸿影、出水游鱼应妒。

姬姜未识青红,翻笑铅华污。

几点烟螺归棹畔,还映远山眉妩。

南浦·赠别云从

〔近代〕林朝崧

一卷锦囊诗,赌黄河,几处旗亭曾画。

琴剑倦依人,氋氃鹤,个是竹林流派。

浩歌归去,两肩风月无牵挂。

卖赋千金贫似旧,都付酒钱花债。

故乡山水招人,羡青鞋布袜,者番尘外。

松菊径犹存,园虽小,差胜洛阳佐廨。

梦中綵笔,閒来聊写渔樵话。

时事从今须绝口,莫遣流俗惊怪。

南浦·四月八日

〔宋代〕史浩

天气正清和,庆西乾、释迦如来出世。

毓质向金盆,祥云布、层霄九龙喷水。

东传震旦,正令此日人人记。

露盘百卉拥金容,香汤争来拂洗。

谁知这个因缘,化众生令求,尘埃脱离。

一点本昭昭,当须向、兹时便知瞥地。

何烦费手,自然作个惺惺底。

若犹未晤,且管令师僧,八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