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代〕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作品简介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他乡迎来冬至节,很是想念弟弟,便托京城来的使者带信给弟弟。他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担忧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寄托了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表达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层层推进,对亲人的关切之情一步步加深,并以景结情,情因景而更加真切感人。

创作背景

杜牧仅有一个亲弟弟杜顗,兄弟友爱。杜牧“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以弟顗病目弃官”“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又以弟病免归”(《旧唐书·杜牧传》),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此诗是杜牧冬至日客居他乡,怀念在京城的弟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远方的信件第一次凭借人带去,我在他乡正遇上冬至节。

宴饮哪能消解思家的愁苦,只不过是借酒浇愁罢了。我在京城只有弟弟可怀念。

住在旅馆里天气很寒冷,正担心弟弟盖的被子是否太单薄。夜晚在江边漫步,感到衣服太轻,不够暖和。

一阵寒风掠过用竹片编制的门,这使我更加伤感,我还以为是冰雪敲打松窗的声音。

注释

(1)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2)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这里指杜牧的弟弟杜顗。

(3)初凭:第一次凭借。凭:凭借,依靠。一作“逢”。

(4)双鲤:信函,两块木板刻作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双鲤”代称书信。

(5)一阳生: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所以冬至又称一阳生。

(6)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尊:酒器,后作“樽”。

(7)岂解:岂能消解。

(8)愁家国:思家之愁。家国:偏义复词,偏指家,国无义。

(9)辇下:借指京城。

(10)弟兄:也是偏义复词,指弟弟,兄无义。

(11)姜被:借指棉被。

(12)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以朝。孔子弟子有若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13)竹门:用竹片编制的门。

(14)惆怅:因失意而伤感、懊恼。

(15)松窗: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

全文拼音版

dōngzhìjīng使shǐshè
yuǎnxìnchūpíngshuāngxiāngzhèngyángshēng
zūnqiánjiěchóujiāguóniǎnxiàwéinéngxiōng
guǎnyōujiāngbèilěngjiānghánjuéyànqiúqīng
zhúménfēngguòháichóuchàngshìsōngchuāngxuěshēng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冬夕

〔唐代〕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冬夜寄温飞卿

〔唐代〕鱼玄机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冬日野望

〔唐代〕骆宾王

故人无与晤,安步陟山椒。

野静连云卷,川明断雾销。

灵岩闻晓籁,洞浦涨秋潮。

三江归望断,千里故乡遥。

劳歌徒自奏,客魂谁为招。

冬夜即事

〔清代〕曹雪芹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冬夜书怀

〔唐代〕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