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

〔宋代〕欧阳修

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

土龙朝祀雨,田火夜驱蝗。

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黄。

乱鸦鸣古堞,寒雀聚空仓。

桑野人行馌,鱼陂鸟下梁。

晚烟茅店月,初日枣林霜。

墐户催寒候,丛祠祷岁穰。

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

作品简介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主要描写了当年灾荒造成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当地百姓祈雨驱蝗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无限关怀与怜悯之情。全诗以叙述的口吻,将自己在灾区所见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百姓祈雨驱蝗的情形娓娓道来,情境苍凉凄切,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夏秋之间,洛阳地区发生旱蝗灾害,欧阳修奉命视察河南府属县,《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此诗写于巡视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按《周礼》所制定的礼制,朝廷应该怜惜大荒之年的百姓,应该派遣官家的轺车奔赴四方。

救济然后建造土龙泥塑,清晨摆上祭祀用品祭告求雨,田里燃起火把,晚上一起忙着驱赶蝗虫。

这样的灾荒之年,树叶落尽,远处是孤寂的村庄,一望无际的原野,到处百草枯黄。

古城楼墙上,乌鴉纷纷鸣噪乱飞,寒风里饥饿的鸟雀,渴望能找到点粮食,纷纷围聚到空空的谷仓旁。

桑树下、野地里,农夫忙着送饭下田,鱼池早已干涸,堤堰上只有鸟雀来回飞翔。

傍晚的炊烟随月亮的升起弥散在茅屋上方,初升的太阳消融了枣林的白霜。

严寒驱迫而来,赶忙用泥土堵住窗户,为了祈祷年年岁岁双丰收,人们都奔向丛林中的荒祠祈祷烧香。

大家不妨到处走走看看,此刻的山山水水,正一派苍凉迷茫。

注释

(1)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子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2)恤:体恤,安抚。

(3)凶荒:指很严重的荒。

(4)轺车:一般来说,车是由车轮、车轴、车與和伞盖等组成,是古代官家使者所乘的轻便马车。

(5)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地方。

(6)土龙:古人祈雨时所造的龙形泥塑,以古应龙为原型。有说土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动物,生活在稀松的土壤中,行动敏捷,体形庞大,也有人认为它纯粹是根据蛇幻想出来的。

(7)迥:远,远处。

(8)古堞:古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9)行馌:往田间送饭。

(10)陂:池塘。

(11)墐户:用泥土堵住门窗。

(12)催:逼迫,催促。

(13)丛祠:荒野丛林间的祠堂。

(14)祷:祈祷。

(15)岁穰:丰年。

全文拼音版

bèidiéxíngxiànyīnshūsuǒjiànchéngliáoyǒu
zhōuxiōnghuāngyáochēchūfāng
lóngcháotiánhuǒhuáng
luòcūnjiǒngyuángāobǎicǎohuáng
luànmíngdiéhánquèkōngcāng
sāngrénxíngbēiniǎoxiàliáng
wǎnyānmáodiànyuèchūzǎolínshuāng
jìncuīhánhòucóngdǎosuìráng
fángxínglǎnshānshuǐzhèngcāngmáng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文风。其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简洁流畅,诗词清新自然。主持编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官至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提携后进如苏轼、曾巩等,对宋代文化影响深远。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迎春乐·立春

〔金代〕宇文虚中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念憔悴,几年羁旅。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贺新郎·赋水仙

〔宋代〕辛弃疾

云卧衣裳冷。看萧然、风前月下,水边幽影。罗袜尘生凌波去,汤沐烟波万顷。爱一点、娇黄成晕。不记相逢曾解佩,甚多情、为我香成阵。待和泪,收残粉。

灵均千古怀沙恨。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谩写入、瑶琴幽愤。弦断招魂无人赋,但金杯的皪银台润。愁殢酒,又独醒。

指南录后序

〔宋代〕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此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毘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梅花二十首·其九

〔宋代〕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馀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次韵胡少参见过

〔明代〕王守仁

旋营小酌典春裘,佳客真惭竟日留。

长怪岭云迷楚望,忽闻吴语破乡愁。

镜湖自昔堪归老,杞国何人独抱忧。

莫讶临花倍惆怅,赏心原不在枝头。

谒金门·秋感

〔宋代〕苏轼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