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代〕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当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作品简介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写陪同张九龄巡行属县登当阳城楼的情景,并暗用王粲登楼的典故,流露出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巧妙交织了怀古伤今与感激知己的双重情感。全诗语言朴素,意蕴深远,耐人咀嚼。

创作背景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这首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冬孟浩然从张九龄荆州幕时。张九龄于是年贬为荆州长史,冬出巡当阳等地。其间,孟浩然曾陪他登临当阳楼,并写下这首诗,记述此次登高望远的情形。此诗题原为“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然此诗多荆州与王粲事,与洛州嵩阳无涉,“嵩阳”系“当阳”之讹。

翻译注释

翻译

独自漫步的那位贤人如今身在何方呢?在这里,当阳城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楼阁。

时至天气最冷的时候,我来慰问这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而张丞相正巡行各县,如诸侯般被众人簇拥。

放眼望去,北边的林木丛生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而东边的沮水和漳水在此交汇,潺潺流淌。

在这旅途之中,我有幸遇到了您这样的知己,思乡之愁顿时消散无踪,不再为远离家乡而忧虑。

注释

(1)张丞相:即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后遭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

(2)独步:超群出众。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有才名。他曾到荆州依刘表,在当阳县城楼写《登楼赋》。这里借典喻张九龄。

(3)当阳:县名,古属荆州,诗中提到的沮水和漳水在其境内会流。

(4)故楼:王粲所登之楼。

(5)岁寒:一年之寒冬。

(6)问:慰问。

(7)耆旧:年老而德高望重之人。

(8)行县:州郡长官到县里巡视称行县。

(9)拥:聚集。

(10)诸侯:本指西周时周天子分封的各国君主。这里喻指张九龄。

(11)林莽:草木深邃平远的境域。

(12)沮漳:沮水和漳水。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县汇合,东经江陵县入长江。

(13)越乡忧:指思乡的忧愁。这里借用张九龄用过的一个典故。

全文拼音版

péizhāngchéngxiāngdēngsōngyánglóu
rénzàidāngyángyǒulóu
suìhánwènjiùxíngxiànyōngzhūhóu
línmǎngběiwàngzhāngdōnghuìliú
zhōngzhīyuèxiāngyōu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唐代〕李白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其二】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代〕高适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唐代〕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唐代〕李白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