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唐代〕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当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独步人何在?当阳有故楼。

独自漫步的那位贤人如今身在何方呢?在这里,当阳城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楼阁。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时至天气最冷的时候,我来慰问这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而张丞相正巡行各县,如诸侯般被众人簇拥。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放眼望去,北边的林木丛生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而东边的沮水和漳水在此交汇,潺潺流淌。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在这旅途之中,我有幸遇到了您这样的知己,思乡之愁顿时消散无踪,不再为远离家乡而忧虑。

注释

(1)张丞相:即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后遭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

(2)独步:超群出众。曹植《与杨德祖书》:“昔仲宣独步于汉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有才名。他曾到荆州依刘表,在当阳县城楼写《登楼赋》。这里借典喻张九龄。

(3)当阳:县名,古属荆州,诗中提到的沮水和漳水在其境内会流。

(4)故楼:王粲所登之楼。

(5)岁寒:一年之寒冬。

(6)问:慰问。

(7)耆旧:年老而德高望重之人。

(8)行县:州郡长官到县里巡视称行县。

(9)拥:聚集。

(10)诸侯:本指西周时周天子分封的各国君主。这里喻指张九龄。

(11)林莽:草木深邃平远的境域。

(12)沮漳:沮水和漳水。沮水源出保康县西南,漳水源出南漳县西南,二水流至当阳县汇合,东经江陵县入长江。

(13)越乡忧:指思乡的忧愁。这里借用张九龄用过的一个典故。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拼音版

péizhāngchéngxiāngdēngsōngyánglóu
rénzàidāngyángyǒulóu
suìhánwènjiùxíngxiànyōngzhūhóu
línmǎngběiwàngzhāngdōnghuìliú
zhōngzhīyuèxiāngyōu

作品简介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写陪同张九龄巡行属县登当阳城楼的情景,并暗用王粲登楼的典故,流露出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巧妙交织了怀古伤今与感激知己的双重情感。全诗语言朴素,意蕴深远,耐人咀嚼。

创作背景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这首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冬孟浩然从张九龄荆州幕时。张九龄于是年贬为荆州长史,冬出巡当阳等地。其间,孟浩然曾陪他登临当阳楼,并写下这首诗,记述此次登高望远的情形。此诗题原为“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然此诗多荆州与王粲事,与洛州嵩阳无涉,“嵩阳”系“当阳”之讹。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孟浩然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池上楼

〔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登兖州城楼

〔唐代〕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岳阳楼

〔宋代〕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代〕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登夏州城楼

〔唐代〕罗隐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晚登江楼有怀

〔唐代〕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