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香炉峰

〔南北朝〕鲍照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

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

作品简介

《从登香炉峰》是南朝宋诗人鲍照所作的一首五言诗。首四句既歌颂刘义庆,又夸赞庐山美妙,是藏神隐仙之地。“罗景”以下十二句写庐山香炉峰景物,笔法典实、沉奥,显其研炼之工。“谷馆”以下六句为第三层次,回应诗首的“羽人宅”之称,想象此山曾蕴藏的仙人。末四句结尾,回到现实的登香炉峰中,自谦献上不才之文。这首诗峭秀雄奇,然雕绩满眼,琢句取异,铸辞求新,有谢灵运山水诗的遗风,与诗人乐府诗相比,亦显厚涩凝滞。

创作背景

《从登香炉峰》这首诗约作于元嘉十七年(440年)。临川王刘义庆自元嘉十六年(439年)夏四月诏镇江州,至次年十月改督南兖。在江州期间,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袁淑为卫军咨议参军,鲍照与陆展、何长瑜等被引为佐史国臣。此诗即鲍照随从刘义庆登庐山香炉峰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当时的文学之士,视屈原、宋玉的诗文创作为宗法,刘义庆都督六州诸军事有如鲁侯之保有凫、绎二山。

楚地徒然人才众多,却不比此山是神人仙人所居之地。

阳光使庐山云雾光彩润耀,我随从临川王义庆进山亦沾其光芒。

登上山峰,亲历列御寇御风之途,穷尽大禹足迹所至。

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峦吹着清越的口哨,女萝攀附峰崖的绝壁上。

摇烟之树葱茏上指晴空,负天之石犹似远跨而来。

满承霜雪的山涯见石不见土,黄碣色岩石的深涧下,可以探测到泉水的源头。

深深的潭水星汉倒映,钟乳石洞中之水似与碧海相通。

山谷中寓居着乘坐鸿鹄的仙人,山岩上栖止着服食了金丹的人。

山中有许多特殊奇怪的珍贵之物和许多奇人仙人。

仙人的音容笑貌虽潜隐不可见,但其精魄却绵古长遁却不死。

草木萧萧发出悲哀之响,远观景物惊心动魄。

虽然我没有高超的献赋之才,但也要恭敬奉上这简陋之言以记此从登庐山香炉峰之事。

注释

(1)荆梦:即楚梦,用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游云梦事。

(2)登歌:升堂奏歌。

(3)凫绎:二山名,在兖州邹县(今属山东)。因刘义庆时为江州刺史都督南兖州、徐等六州诸军事,故引以喻庐山诸峰。

(4)徒收:徒:空白。收:接纳,聚集。

(5)杞梓:楚产二种好木,喻优秀人才。

(6)饶:丰饶。

(7)曾非羽人宅:不如香炉峰这仙人之境地可贵。羽人:神话中的飞仙。

(8)罗景蔼云扃:罗,列。景,日光。蔼,云气升腾。云扃(jiōng),犹云扉。

(9)扈龙策:随从临川王游山。扈:随从。龙策:贵人腰间佩带物。这里代指临川王。策:马鞭。

(10)列涂:列子御风所经之途。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庄子·逍遥游》中说他御风而行,轻妙之极。

(11)乘:登。

(12)穷:寻求到尽头。

(13)禹迹:大禹治水足迹所至之地。传说中大禹治水曾经过庐山。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奉舜命治水,采取疏导的办法,取得成功。后成为舜的继承人。

(14)啸:摄口吹出声音,古人有擅长此技者,《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

(15)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峦。岑:小而高的山。

(16)延萝倚:延,及,援。萝,女萝。倚,靠着。

(17)青冥:青色的天空。冥:昏暗。

(18)穹:高耸。

(19)跨:渡。

(20)灭土膏:这里指只见石不见土。灭:灭绝。土膏:土地中的膏泽,即土地的肥力。

(21)泉脉:指泉水由来。

(22)旋渊:回旋流动的深潭。

(23)抱星汉:指倒映出天空星辰。抱:围抱。星汉:银河。

(24)乳窦:石乳洞穴。

(25)海碧:即碧海。相传在扶桑之东,“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26)谷馆:山谷中寓居着。

(27)驾鸿人:乘坐鸿鹄的仙人。鸿:鸿鹄,高飞之鸟。

(28)岩栖:山岩上栖止着。栖:止息。

(29)咀:含味,这里指服食。

(30)丹:金丹,仙丹。服食金丹据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31)殊物:异物。

(32)珍怪:贵重而少见的物品。

(33)仙籍:成仙得道。

(34)高世:盛世。

(35)伏:藏匿,隐伏。

(36)音华:音声。

(37)绵古:远古。

(38)遁:潜隐。

(39)精魄:魂魄。

(40)萧瑟:一作“萧散”,萧洒闲散。

(41)哀听:哀音,动人听闻的声音。

(42)参差:高低远近。

(43)觌:见。

(44)惭:惭愧。

(45)献赋:作赋献于皇帝,或以颂扬,或以讽谏。古时以遇事能作赋进献为有才华的表现。

(46)奉:进献。

(47)毫帛:毛笔绢帛。

全文拼音版

cóngdēngxiāngfēng
zōngshèngjīngmèngdēngměi
shōuráozēngfēirénzhái
luójǐngǎiyúnjiōngzhānguānglóng
fēngqīnlièchéngshānqióng
hánxiàoduìcényánluófēng
qīngmíngyáoyānshùqióngkuàtiānshí
shuāngmiègāojīnjiànquánmài
xuányuānbàoxīnghàndòutōnghǎi
guǎnjià鸿hóngrényándān
shūcángzhēnguàixīnyǐnxiān
gāoshìyīnhuámiándùnjīng
xiāoshēngāitīngcēnyuǎnjīng
cánxiàncáifèngháo

作者介绍

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以乐府见长,风格雄健奔放,《拟行路难》开创七言歌行新风。代表作《芜城赋》以骈文写兴亡之叹,被誉为六朝名篇。因任临海王参军,世称“鲍参军”。后因卷入政治斗争,死于乱军之中。鲍照诗风雄健奇崛,对后世李白、杜甫等影响深远,是南朝文学史上极具个性的重要作家。

鲍照的诗

相关推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南北朝〕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从军行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龄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从军诗五首·其四

〔两汉〕王粲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从军行

〔隋代〕明馀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从军行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