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楼·隐居

〔元代〕任昱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作品简介

《上小楼·隐居》是元代散曲家任昱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赞颂了隐居生活的安逸恬适。起首两句即道明因现实社会中布满险恶,遂隐居山林过着闲适若仙的生活;紧接着以“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鼎足对,具体显示隐居的优越性;在列举事实之后,作者更概括诸葛亮、陶渊明、张翰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于“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这正是隐者的精神风貌;结句“任年年落花飞絮”与首句“荆棘满途”相对比,突出了隐居是明智的选择。全曲语言流畅自然,用典朴直。

创作背景

归隐,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话题,更是金元时代流布于士子文人间的时代诉求。元代的隐逸,除结缘于仕宦追求外,隐逸更是文人笔下理想化的生活符号,并非一定真正归隐山林。其间或寄托着不与元蒙统治者同流,或蕴含着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怀,或为士子文人张扬个性,抒发独立人格精神之“隐居乐道”。梳理作者任昱的一生,于科场仕宦似不尽如人意,仕路风波之多艰,催发出作者向往隐逸之心情。因此,作者创作了《上小楼·隐居》此曲。

翻译注释

翻译

世道是布满了荆棘的小路,我找到个蓬莱般的地方悠闲安住。我也像诸葛亮一般,筑起个茅庐;我也像陶渊明一般,栽种些松菊;我也像张翰一般,喜食莼菜和鲈鱼。我不去顺应流俗,也没有狂妄的企图,始终保持着清高的风度。任由它一年年地飘落红花,飞起柳絮。

注释

(1)荆棘满途:喻仕途艰险。

(2)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自己隐居的地方。

(3)诸葛茅庐:三国时期诸葛亮年轻时隐居南阳,住茅屋,亲自耕种。

(4)陶令松菊:晋代陶潜,不满官场谄媚,辞去县令,隐居山林,与松菊为伍。

(5)张翰莼鲈:西晋张翰,因秋风起,遂思家乡莼菜、鲈鱼,辞官归乡。

(6)妄图:妄想。

(7)清高风度:清雅高洁的风度。

全文拼音版

shàngxiǎolóu··yǐn
jīngmǎnpéngláixiánzhùzhūmáotáolìngsōngzhānghànchúnshùnwàngqīngfēnggāorènniánniánluòhuāfēi

相关推荐

碧瓦

〔唐代〕李商隐

碧瓦衔珠树,红轮结绮寮。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雾唾香难尽,珠啼冷易销。

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柳暗将翻巷,荷欹正抱桥。

钿辕开道入,金管隔邻调。

梦到飞魂急,书成即席遥。

河流冲柱转,海沫近槎飘。

吴市蠀蛦甲,巴賨翡翠翘。

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娇饶。

渡辽水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彩书怨

〔唐代〕上官婉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旅行

〔唐代〕殷尧藩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小桥旅夜

〔清代〕吴敬梓

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

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