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官游招隐寺

〔唐代〕王昌龄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作品简介

《诸官游招隐寺》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僧人生活,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任江宁县丞时,曾随同润州“诸官”游招隐寺,并创作了《诸官游招隐寺》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诗人的游历经历,也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翻译注释

翻译

山中馆社已经人去楼空,地上的松萝已沐浴了几番风雨。

自从永明时建成招隐寺,夜夜可见月亮在此地初升。

开凿水井幽泉涌出,白云今时如同古时。

高僧在松柏林中打坐,锡杖挂在窗户旁。

他说自己七十多岁,能救一切众生之苦。

回身手指岩壁中的树和花,如同听到了道场中的鼓音。

金身或许会被破坏毁灭,佛性却不为人所独有。

同僚们都一心向佛,应该让谁去取来清光呢。

注释

(1)招隐寺:在润州丹徒县。

(2)青萝: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

(3)永明世:招隐寺始建于永明年间。永明: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483—493)。

(4)龙宫:佛教中龙王的宫殿。

(5)应真:阿罗汉之旧译。应受人天供养之真人,佛家所谓彻悟之圣者。这里指寺中的住持僧人。

(6)锡杖:僧人所持手杖。

(7)诸有:众生。

(8)道场:梵文意译。佛教礼拜、诵经、行道的场所。

(9)金色身:金色之身相。

(10)真如:又名佛性、法性、圆成实性等。

(11)僚友:同事,同僚。

(12)清光:月光。

全文拼音版

zhūguānyóuzhāoyǐn
shānguǎnrénkōngqīngluóhuànfēng
cóngyǒngmíngshìyuèxiànglónggōng
záojǐngzhǎngyōuquánbáiyúnjīn
yīngzhēnzuòsōngbǎizhàngguàchuāng
kǒuyúnshínéngjiùzhūyǒu
huízhǐyánshùhuāwéndàochǎng
jīnshēnhuàimièzhēnxìngzhǔ
liáoyǒutóngxīnqīngguāngqiǎnshuí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诸将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诸将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诸将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诸将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