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用太白韵》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词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在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这首词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忆秦娥·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崇宁二年(1103年)夏,李之仪因替范纯仁作遗表和行状,下御史狱。出狱后,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词中“凌歊”一词指“凌歊台”,其遗址在今当涂县西,因此该词应写于此时。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澈的溪水呜咽着,霜风吹散了云洗出山头的月亮。山头的月亮,将云迎接回来,又将云送走。
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节。在凌霄台上眺望,没有音信。帆船来来往往,天边是帝王的住所。
注释
(1)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碧云深》。世传李白首制此调,因李白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一叠韵。
(2)霜风:刺骨寒风。
(3)凌歊:即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
(4)音尘:音信,消息。
(5)天际:天边。
(6)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之仪的诗
相关推荐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梅谢了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忆秦娥·情脉脉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忆秦娥·春酲薄
春酲薄,梦中毬马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忆秦娥·晓朦胧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忆秦娥·湖天阔
湖天阔,清湘望断三更月。三更月,猿声是泪,鹃声是血。
曲终数点烟鬟没,此间自古离愁窟。离愁窟,几丛斑竹,临江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