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秋夜无眠的孤寂情境,通过“烛花频剪”“铺床凉满”等细节,勾勒出长夜漫漫、寒意袭人的氛围。末句“月在梧桐缺处明”以景结情,既写月光透过梧桐的斑驳之影,又暗喻人生际遇的残缺与无奈。全诗语言清丽婉约,意境幽深,展现了朱淑真作为女性诗人特有的敏感与哀愁,是其闺怨诗的代表作之一。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婚姻不幸,一生抑郁寡欢。《秋夜》此诗或作于其独居时期,秋夜的凄清恰如其心境的孤寂。宋代女性受礼教束缚,才华无处施展,朱淑真亦借诗抒怀。诗中“烛花频剪”的焦灼、“凉满梧桐月”的寒意,皆可视为其精神苦闷的投射。末句对月光的凝视,更隐含对圆满的渴望与现实的幻灭,折射出封建时代才女共同的悲剧命运。
翻译注释
翻译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注释
(1)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2)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朱淑真的诗
相关推荐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怀二首·其一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间旧,风撼筼筜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秋雨叹三首·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夜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声长声短鸡续呜,曙色冷光相激射。
秋词二首·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秋晴独立南亭
昼对南风独闭关,暗期幽鸟去仍还。
如今有待终身贵,未若忘机尽日闲。
心似蒙庄游物外,官惭许掾在人间。
开襟自向清风笑,无限秋光为解颜。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空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