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灯》是五代南唐先主李昪9岁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徐温对他的关怀爱护和养育之恩,他将知恩图报的心愿写进诗中。诗里描写了主人细心呵护,不让油灯被冷风侵掠,勤于挑拨,油灯也就尽心尽力,燃亮自己,报答主人的恩情。诗风古朴,言语直白,有所寄寓。
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昪出身微贱,自幼便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流浪,六岁时,父亲李荣即在战乱中不知所踪,独自浪迹濠州,时逢吴太祖杨行密攻克濠州,见奇其状貌,欲收其为养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李昪有幸被杨行密重臣徐温收养,取名徐知诰,时九岁,每想起年幼的颠沛流离和徐温对其的关爱故做此诗,以表达对徐温的感激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灯光虽然小,但十分明亮,比万两黄金还珍贵。点燃灯光时只怕冷风刮来,需要主人的细心与呵护。
正是由于主人细心呵护,不让油灯被冷风侵掠,勤于挑拨,油灯也就尽心尽力,燃亮自己,报答主人的恩情。
注释
(1)一点:指灯光。
(2)开:点燃时。
(3)惟:只。
(4)侵:刮入。
(5)勤挑拨:灯芯由麻线做成,燃烧一段时间后,就成为黑炭状态,需要人及时去挑拨掉,才不至于冒黑烟,发出明亮的光芒。
(6)尊:地位或辈位高的人,与卑相对。《韩非子·有度》:“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史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竹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咏史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咏贫士七首·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咏贫士七首·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咏函谷关
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
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