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日迟迟园林如绣伤悲往昔的遨游,今春花开鸟鸣成了远去边陲的哀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样向北奔流。
注释
(1)迟日:春日。
(2)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昔游:往日的游赏活动。
(3)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4)京国人:京城长安的人。
(5)南窜:指流放峰州。
(6)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日迟迟园林如绣伤悲往昔的遨游,今春花开鸟鸣成了远去边陲的哀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样向北奔流。
(1)迟日:春日。
(2)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昔游:往日的游赏活动。
(3)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4)京国人:京城长安的人。
(5)南窜:指流放峰州。
(6)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渡湘江》是唐初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忆昔游而悲伤,次句写见花鸟而哀愁,三句自伤南窜之身,末句自比江水作结。全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而出现在七绝刚刚定型的初唐,尤其难能可贵。
《渡湘江》此诗当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当时杜审言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他在流放途中,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诗人触景生情,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悲从心来,写下了这首诗。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年八唤清江渡,江水江花笑我劳。
老境归心质孤月,倦游陈迹付惊涛。
两都络绎波神肃,六合清明斗极高。
湖海小臣尸厚禄,梦寻烟雨一渔舠。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
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
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
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