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姑恶妇所云,恐是妇偏辞。
婆母恶,婆母恶,那是做儿媳的片面之词。
姑言妇恶定有之,妇言姑恶未可知。
婆说儿媳不孝,那肯定是事实,儿媳说婆婆凶恶,不知是否属实。
姑不恶,妇不死。
如果婆婆不凶恶,儿媳就不会被折磨致死。
与人作妇亦大难,已死人言尚如此!
世上的儿媳真难做,死后还要被人说三道四。
注释
(1)偏辞:片面的话。
(2)之:指妇恶的事实。
(3)未可知:未知是否属实。
(4)大难:非常困难。
(5)如此:即指前四句偏袒婆母而独责儿媳妇的一类话语。
序:姑恶,水禽,以其声得名。世传姑虐其妇,妇死所黄本作乃化。东坡诗云“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此句可以泣鬼。余行苕霅,始闻其声,昼夜哀厉不绝。客有恶之,以为此必子妇之不孝者,予为作后姑恶诗。
姑恶妇所云,恐是妇偏辞。
姑言妇恶定有之,妇言姑恶未可知。
姑不恶,妇不死。
与人作妇亦大难,已死人言尚如此!
姑恶妇所云,恐是妇偏辞。
婆母恶,婆母恶,那是做儿媳的片面之词。
姑言妇恶定有之,妇言姑恶未可知。
婆说儿媳不孝,那肯定是事实,儿媳说婆婆凶恶,不知是否属实。
姑不恶,妇不死。
如果婆婆不凶恶,儿媳就不会被折磨致死。
与人作妇亦大难,已死人言尚如此!
世上的儿媳真难做,死后还要被人说三道四。
(1)偏辞:片面的话。
(2)之:指妇恶的事实。
(3)未可知:未知是否属实。
(4)大难:非常困难。
(5)如此:即指前四句偏袒婆母而独责儿媳妇的一类话语。
《姑恶》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前四句是曲意维护礼教者的言辞,后四句是诗人自己的不平之鸣。诗中有揭露,有愤慨,有同情,没有什么描写、叙事,但构思巧妙别致,语言简劲有力。
《姑恶》该诗作于诗人早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至二十二年(1143—1152)这十年间,诗人在家乡附近(江苏昆山)荐严寺读书,其间曾赴礼部应太学试;绍兴二十三年(1153)又曾赴金陵应漕试;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赴安徽宣城溧水岳家省视。这几次较大范围的远离家门的出游,使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他风露江湖,关心现实,着意农事,同情民瘼,创作了如《乐神曲》《催租行》等诗篇。《姑恶》一诗,大概是在赴礼部太学试途经苕、霅时所写,也正是他早期现实主义乐曲中的一章。
诗人听到了姑恶鸟的叫声,想起了关于“姑恶”的传说以及苏轼“姑恶诗”和厌恶姑恶的“客”之说法,于是诗人把悲愤激发到不吐不快的境地,继苏轼之后便写下了《姑恶》这首诗。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