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蚕丝》是南朝女诗人鲍令晖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春蚕自喻,借蚕吐丝至死方休的特性,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前两句“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以拟人手法写蚕的深情;后两句“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升华主题,展现为爱无悔付出的决心。全诗语言简练,比喻精妙,情感炽烈,是南朝乐府民歌风格的典型代表。
作蚕丝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春蚕不应老去啊,日日夜夜都怀着情丝。
何必吝惜这微小的身躯燃尽,缠绵的情意自会有相逢之时。
注释
(1)怀丝:双关语,谐“怀思”。
(2)微躯尽:身死。蚕吐丝后即化为蛹。此借喻为了爱情不惜生命。
(3)缠绵:双关语。以蚕丝的“缠绵”喻爱情的“缠绵”。
全文拼音版
作蚕丝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作者介绍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鲍令晖的诗
相关推荐
剑客
拔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夜别韦司士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銮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悼室人诗十首·其九
神女色姱丽,乃出巫山湄。
逶迤罗袂下,鄣日望所思。
佳人独不然,户牖绝锦綦。
感此增婵娟,屑屑涕自滋。
清光澹且减,低意守空帷。
春桂问答二首·其一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两同心·楚乡春晚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二
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
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