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庙

〔明代〕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作品简介

《武侯庙》是明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既是一首凭吊诗,又是一首咏史诗。首联从诸葛亮在世时活动的重要地点入笔,浓缩了诸葛亮由生至死的过程;颔联直接揭示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哀伤;颈联又掉转笔锋,描绘凄凉迷茫的景色,烘托了作者的哀伤和痛惜;尾联客观而又公允地为诸葛亮的一生作出的评价。这首诗集中向诸葛亮表达了崇敬仰慕之情。全诗情韵声律,皆合文旨。

创作背景

《武侯庙》此诗原题刻于成都武侯祠壁间,今已不存。人们一直传为明代杨慎撰,实误。杨慎《升庵全集》卷五十六,在《武侯庙》诗题目下作者自注云:“正德戊寅(1518),予访余方池编修于武侯柯,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后有题云:此诗始终皆武侯事,子美或未过之。方池不以为然。予曰:‘此亦微显阐幽,不随人观场者也’。惜不知其名氏。”可知这首诗作者姓名已无从考证了。

翻译注释

翻译

剑江的春水啊,汹涌而明净;五丈原的太阳,也只剩余影。

原有基业还未能由刘禅控制,巨星陨落,你已经病死军营。

南阳祠堂,只剩下枯黄的秋草;西蜀关山,也笼罩在暮云之中。

汉室正统未续,名声流传万古,不要以成和败,论列三国英雄。

注释

(1)武侯:即诸葛亮,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任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五丈原。

(2)剑江:水名,在四川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3)沄沄:江水涌动的样子。

(4)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

(5)曛:昏暗。

(6)后主:即刘禅。

(7)大星先已落前军:谓诸葛亮之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8)南阳祠宇:据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这里也有武侯庙等古迹。

(9)正统:南宋后,三国中奉蜀汉为正统。

全文拼音版

hóumiào
jiànjiāngchūnshuǐ绿yúnyúnzhàngyuántóuyòuxūn
jiùwèinéngguīhòuzhǔxīngxiānluòqiánjūn
nányángkōngqiūcǎo西shǔguānshānyún
zhèngtǒngcánchuánwànjiāngchéngbàilùnsānfēn

相关推荐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昌老人说笛歌

〔唐代〕刘禹锡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唐代〕王昌龄

【其一】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其二】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其三】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武昌松风阁

〔宋代〕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