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全诗语涉讥讽,且极辛辣尖刻,因此触怒了当权者。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作者在《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前小序中追述这次被贬途中和柳宗元作别事,说是在“元和乙未”年,也就是元和十年。
翻译注释
翻译
繁华道路上尘土扑面飞来,人们都说是刚刚看花回来。
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是我离开京城后栽起来。
注释
(1)元和:唐宪宗年号。
(2)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3)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4)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
(5)拂面:迎面、扑面。
(6)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
(7)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8)刘郎:作者自指。
(9)去:一作“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元丰行示德逢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徵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元日述怀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二首·其一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元夕二首·其二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綵淡,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元夕无月·其二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日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