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竹自比。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后四句换一种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了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全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含蓄隽永。
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艺术不甚成熟,诗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可知当为李贺早期的作品,可能作于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末年李贺居昌谷(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
翻译注释
翻译
映入水中,纹光闪动,当空抽长,绿影增春。
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苍翠的苔藓满布竹根。
剖竹织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渔竿能够钓起锦鳞。
为了制作三梁冠,一节竹子也被奉敬给王孙。
注释
(1)入水:指竹竿倒映水中。
(2)文光:指波纹泛起的波纹。
(3)抽空:形容竹节当空劲直挺拔生长的状态。
(4)露华:露花。
(5)生:一作“垂”。
(6)笋径:长着竹子嫩芽的小径。
(7)拂:一作“伏”。
(8)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9)香汗:代指美人。
(10)锦鳞:代指鱼。
(11)三梁:古代公侯所服之冠。梁,古人帽子里面硬的横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徐广《舆服志杂注》:“天子杂服,介帻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12)一节奉王孙:前人或以为用赵襄子事。《史记·赵世家》云:“襄子奔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无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枝词九首(并引)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枝词二首·其一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竹枝词二首·其二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竹枝词四首·其三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竹枝词四首·其四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竹枝词四首·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竹枝词四首·其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