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金代〕元好问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作品简介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一开头,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动乱景象;颔联承上作进一步说明,用事实指出战祸造成的空前浩劫;颈联借用精卫填海的神话从正面表白自己报效国家、矢志不移的决心,充满绝望而又绝不甘心的悲壮意味;尾联借用典故影射当时金廷所面临的形势,讽刺居心叵测之徒。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无力回天、悲愤难伸的伤痛,对金室衰亡流露出深切的哀惋。

翻译注释

翻译

连年的战争把一切搅动得阴天惨地,这场战争真的要让活着的人全部死去方才罢休。

蒙军南侵,山河破碎,国土变色。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染草木,以至于在吹来的风中也带上了血腥气。

当年蒙金和亲,却不能使金国真正安宁,如今就算有申包胥再世,也不能再去秦庭恸哭了。

如今的并州豪杰还有谁在,可悲的是河朔诸将帅竟然没有人学五代刘知远那样分兵解救汴京之围!

注释

(1)惨澹:凄惨暗淡。

(2)干戈:指战争。

(3)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4)井陉:山名。太行山的支脉。有要隘名井陉口,又称土门关。秦时为军事要地。

全文拼音版

rénchénshíèryuèchējiàdōngshòuhòushìshǒu··èr
cǎndànlóngshédòuzhēnggānzhíjìnshēnglíng
gāoyuánshuǐchūshāngǎizhànfēngláicǎoxīng
jīngwèiyǒuyuāntiánhànhǎibāolèiqíntíng
bìngzhōuháojiézhīshuízàifēnjūnxiàjǐngxíng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壬辰寒食

〔宋代〕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壬戌清明作

〔清代〕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壬申七夕

〔唐代〕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