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围岩水帘》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古诗,开头四句,简单勾勒出界围岩的地理特征;然后描写瀑布的飞流之声,惊句过后,则是发散想象,思及自身,有感而发。诗歌突出地描绘了界围岩的瀑布风光,其景气象万千,奇丽无比,其诗想象丰富,直抒胸怀。全诗表达了作者因为接到诏书返回长安而喜悦万分的感情,感情真挚,诗歌基调健康向上。
界围岩水帘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因为接到来自长安的皇帝的诏书,于是自永州奉诏赴京,乘船北上,作者心情因为得以返京因此喜悦万分,路过界围岩时,被界围岩的美景所感染,然后又联想到自身的遭遇,于是有感而发,借景而抒情,遂作出此诗,来表达诗人自己欲施展抱负的愉悦心情。然而,诗人的“许国”理想并未实现,数月在远迁柳州的路途中,作了《界围岩水帘》该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界围岩和湘江的江畔相汇,青青的山壁,环绕着清澈的江水。
悬挂着的泉水,形成一面鲜明的水帘,排列下流,没有停止的时候。
水帘好比一面音调和谐的玉磬,敲声锵锵,响彻岩谷。
红霞笼罩在岩顶上,使我忽然想象升上天空游览的景况。
奇妙的境界,简直不可形容,即使是神鬼的工力,谅必也难造成。
忽然好像朝见玉皇,只见他的皇冠前面,垂着一排玉串。
昔时屈原被逐南来,他有意依恋神仙之地,不思回国。
如今我幸获新诏释放,开始北归。
在这里任情遨游,固然值得留恋,但我以身许国,必须迅速回朝效力,不容停留。
再来游玩,只有寄托在梦境了,行前站立良久,乘舟离去。
注释
(1)曲:水畔。
(2)粲:鲜明。《诗·唐风·葛生》: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3)罗注:排列下流。
(4)韵磐:声音和谐的磬。
(5)叩凝碧:叩:敲击。凝(nǐ):比拟。碧:青绿的美玉。
(6)锵锵:象磬声,比喻水帘声。
(7)冠:笼罩。
(8)凌虚:凌:升上。虚:天空。
(9)冕:古代帝薯的帽子。
(10)旒: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
(11)楚臣:指屈原。
(12)仍:依恋。
(13)丹丘:神话中神仙之地。
(14)缧:拘系犯人的大绳,这里指罪犯。
(15)采真:《庄子·天运》曰,古者谓是采真之游。成玄英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
(16)淹留:停留。
(17)遗贮:临行前久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入昌松东界山行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宝界山居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朱履曲·弄世界机关识破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峨。
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雁儿落带青江引·喜山林眼界高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休官,再不想长安道。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