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近重阳

〔宋代〕姚云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作品简介

《紫萸香慢·近重阳偏多风雨》是宋末词人姚云文的词作。此词紧扣重阳节之习俗,描绘物是人非萧索凄凉的景象,抒发了遗民不忘故国的忆旧情怀,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沧桑之痛。上阕叙写樽前怀友之情,下阕抒发忆昔伤今之慨。全词从重阳出游始,于登高处终,章法浑成,跌宕起伏,语言平实,意蕴丰厚,读来凄怆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紫萸香慢》是作者在重阳节前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当时作者在元朝任职。

翻译注释

翻译

偏偏是临近重阳风雨越多,今日如此温暖明丽特别叫人爱惜。试问秋花的芳香是否浓郁?我欲携同朋友走出西城游历。我正自飘泊羁旅,满怀着无限愁绪,就怕登上荒台的高处,更是难以承受悲戚。面对着酒宴,又将滤酒、插花的友人回忆,只是座席上已没有昔日的旧侣。

我感到悲楚凄清,微酒入肠浅醉又醒。积郁的愁情比诗篇抒写的更加沉重。记得沿着楸树茂盛的大道乘马奔行,手持雕弓,施展百步穿杨的技能,这些往事休再论评。记得重阳节朝廷传赐紫萸,而今有谁梦到故国园陵?任凭乌纱帽随风吹去,要让老天知道,我的白发已如此丛生,我感慨长歌,涕泪飘零。

注释

(1)紫萸香慢:词牌名。姚云文创调,词中有“问秋香浓未”“紫萸一枝传赐”句,故取以为名。紫萸,茱萸。

(2)重阳: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3)绝怜:极其喜爱。宋杨万里《暮寒》诗:“绝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4)暄明:暖和而明亮。唐李商隐《灯》诗:“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

(5)正自:正好。

(6)羁怀:客居他乡的情怀。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谢朓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咏本多情。”

(7)多感:谓易伤感;多感触。

(8)荒台:又称戏马台,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旧传为项羽阅兵之地。六朝宋武帝刘裕曾在此大宴宾客,后世以此为登高游乐之所。

(9)漉酒插花人:典出东晋陶渊明,此处代指故人。漉酒,滤酒。《南史·隐逸传上·陶潜》:“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0)老兵:指谢奕事。据《晋书》载,奕尝逼桓温饮酒,温走避之。奕遂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此处亦代指旧友。

(11)还醒:称醉酒后神志恢复正常状态。唐钱起《开元观遇张侍御》诗:“欲醉流霞酌,还醒度竹钟。”

(12)长楸:乔木林。古时道边种楸树,绵延很长,称“长楸”。

(13)走马:骑马疾走,驰逐。《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14)雕弓:刻绘花纹的弓;精美的弓。

(15)笮柳:以箭射柳。喻指箭术高明。笮,竹制盛箭器,引申为射击。

(16)汉家陵:此处代指宋朝帝王的陵墓。

(17)乌纱: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18)华发:白发。

(19)星星:头发斑白的样子。

(20)涕零:流泪,落泪。《诗经·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全文拼音版

xiāngmàn··jìnchóngyáng
jìnchóngyángpiānduōfēngjuéliánxuānmíngwènqiūxiāngnóngwèidàixiéchū西chéngzhèng怀huáiduōgǎnhuāngtáigāochùgèngshèngqíngxiàngzūnqiányòujiǔchāhuārénzhǐzuòshànglǎobīng
qīngqiǎnzuìhuánxǐngchóukěnshīpíngchángqiūzǒudiāogōngliǔqiánshìxiūpíngzhīchuánmèngshuídàohànjiālíngjìnshā便biànsuífēngyàotiānzhīdàohuáxīngxīnglíng

作者介绍

姚云文(生卒年不详),字圣瑞,高安(今属江西省)人。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有《江村遗稿》,不传。存词九首。

姚云文的诗

相关推荐

紫萸香慢·送雁

〔清代〕屈大均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飚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白蘋汀。尽长天遍排人字,逆风飞去,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

紫萸香慢·焦山九日同病山、仁先、愔仲

〔清代〕朱祖谋

避尘尘、重阳杯斝,山灵肯惜吾曹。是悲秋扶病,办腰脚、一登高。送尽西风鸿阵,又天边霜信,骤薄青袍。剩松寥片石,乞与客题糕。问块垒、可能酒消。

无聊。且话南朝。风落帽、手持螯。怕黄花冷觑,高城急雨,著意明朝。眼前插萸人瘦,尽流恨、去来潮。倚樵柯、上皇山路,暮云低尽,玄鹤不许人招。霜鬓自搔。

紫萸香慢·和彊村九日焦岩登高词

〔清代〕沈曾植

轧茱萸,焦岩招手,词人共是仙曹。泛凌江单舸,灵胥眼,海门高。风雨年年重九,甚今年残照,与煖霜袍。对江山、摇落不是旧题糕。关塞路,影消梦消。

松寥阁自前朝。呼旧酒,炙新螯。望南山不见,寻寻觅觅,暮暮朝朝。雁来数行题字,回帆掺,荡归潮。尽人閒难开笑口,桑田掷米,新句得恁相招。愁重痒搔。

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

〔清代〕屈大均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

边声。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弓矢散零。

紫萸香慢·癸亥重九独游琼岛

〔清代〕陈匪石

照回漪,沿堤疏蓼,入门已觉秋深。

为层台高峙,引游屐,一登临。

未信无多风雨,竟波兼天涌,地接云阴。

更萧萧万木,聒耳作龙吟。渺众虑、有人感音。侵寻。

往事烟沉。篱菊采与谁簪。

剩横空几点,飞鸿瞥影,如诉离襟。

倚风独思鲈鲙,正红树,遍江浔。

尽南枝、故巢犹在,夜寒霜重,鸣鹤归后疑瘖。

肠断自今。

紫萸香慢·共三年重阳观海

〔清代〕程颂万

共三年、重阳观海,九层阁上杯明。

挽天梯轳转,俨平揖上诗城。

强半中原诸老,便樽前忘老,也不胜情。

况茫茫,对忆击缶换鹅人。问纵酒、孰为步兵。三清。

不梦如醒,诗胆力与天平。

得周公瑾笔,姚公绶画,诗案留评。

尽教紫萸觞遍,忍潜酹宋稽陵。

旧乌纱、不从风落,为风拘管,归去休戴多星。

迟又露零。

紫萸香慢·次姚江村韵紫菊花

〔近代〕吴湖帆

傍东篱、閒寻幽圃,一尊拟约渊明。

凭秋来高致,似寒蝶,惜倾城。

要倩花王低首,叹名园吟魏,换却春情。

任绡笼雾织,欲起谪仙人。佐隽赏、好呼酒兵。风清。

冷眼都醒。论节晚,惯谁平。

借颦施写影,肥环夺宠,芳谱重评。

可怜玉烟生处,怨多少,在荒陵。

忍看他、素英飘坠,翠云深院,天阔凄点疏星。

花泪暗零。

紫萸香慢·重九前一日得休庵书

〔近代〕赵熙

满城山、青如人意,不晴不雨秋光。

劝三年归客,待明日、醉南冈。

半世身如飞雁,为莓苔菰米,误尽潇湘。

叹于今老矣,鬓白菊花黄。岁又暮、一天早霜。天狼。

箭落星茫。桑梓影、净龙荒。

只无家弃妇,愁量海水,梦冷宫装。

犹剩一行遗老,忍寒饿、碧鸡坊。

唱新词、作龙山会,百花潭外,何地同作重阳。

人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