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作品简介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借赠堂弟陶敬远以自抒情怀,用了许多笔墨写作者自己在衡门之下饥寒交迫的苦况,发出了“了无一可悦”的慨叹,但作者仍表示决心躬耕固穷节。全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而俱以情渗透其中,且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深具深厚醇美之意境和松柏劲直之气节。

创作背景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此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陶渊明三十九岁。此前二年,即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

陶敬远是陶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陶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陶渊明卒,陶渊明有《祭从弟敬远文》祭之。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作诗当年,陶敬远二十三岁,同陶渊明住在一起,并一道读书躬耕。然而一年的收获不足自给,使他们过着贫困饥寒的生活。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渊明的故乡寻阳。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变局,此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翻译注释

翻译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注释

(1)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

(2)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3)邈:远。

(4)世:指世俗,官场。

(5)绝:断绝往来。

(6)顾盼:犹言看顾、眷顾。

(7)莫:没有人。

(8)荆扉: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9)翳翳:阴暗的样子。

(10)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11)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

(12)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希,少。《老子》:“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声曰希。”

(13)皓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皓,白,明。

(14)劲气:猛烈的寒气。

(15)箪瓢谢屡设:“箪(dān)瓢”句:意谓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也很难得,我(们)箪瓢常空,无食可陈于面前。箪瓢,即箪食瓢饮。箪,竹编的盛饭容器。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指孔子学生颜回。谢:辞绝。屡:经常。设:陈设。

(16)萧索:萧条,冷落。

(17)空宇: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

(18)了无:一点也没有。

(19)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20)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21)谬:误,谦辞。

(22)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3)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

(24)苟:如果。

(25)由:沿看,遵循。

(26)栖迟:游息,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27)讵:岂。

(28)一言外:一言之外。一言,指上面四句话。外,意思是除这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29)契:契合,指志同道合。

(30)别:识别。

全文拼音版

guǐmǎosuìshíèryuèzhōngzuòcóngjìngyuǎn
qǐnhéngménxiàmiǎoshìxiāngjué
pànshuízhījīngfēizhòucháng
suìfēngjīngxuě
qīngěrshēngzàihàojié
jìnqīnjīnxiùdānpiáoxièshè
xiāosuǒkōngzhōngleyuè
lǎnqiānzàishūshíshíjiànliè
gāocāofēisuǒpānmiùqióngjié
píngjīngǒuyóuchíwèizhuō
yánwàishuínéngbié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展现了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成为中国文化中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金代〕元好问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丑春分后雪

〔宋代〕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