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上半段写蝉发声清脆嘹亮,第一是远,第二是齐。该诗下半段描写数只蝉鸣的持续,前面有远有齐,这又突出久。由此可见薛涛写蝉鸣的多维手段,既写了独鸣时嘹亮,突出了自身的高洁。群蝉的身异音齐,表达了自身所处的舆论环境。
蝉
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蝉》此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年)以后,当时薛涛写了多篇纪念李程的诗篇,都被白居易和元稹所截获,并据此写了不少讽刺薛涛的诗篇。薛涛烦不可耐,借此诗“各在一枝栖”比喻元、白在不同之处所寄讽刺诗作,其频繁程度就如几只蝉的“声声似相接”让人心烦意乱。
翻译注释
翻译
经过露水的洗涤,蝉鸣叫的声音也清澈嘹远。鸣叫声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整齐划一。
此蝉声伏,彼蝉声起,蝉鸣声声相接。但蝉却各自站在各自的枝头,身异音齐。
注释
(1)涤:洗。
(2)清:清澈。
(3)故:有些版本写作“数”。
(4)似:像,仿佛。
(5)栖:停留。
全文拼音版
蝉
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作者介绍
薛涛(约768—832),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人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列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传下的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相关推荐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秋蝉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暂安。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分形妆薄鬓,镂影饰危冠。
自怜疏影断,寒林夕吹寒。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早蝉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早蝉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蝉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
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沈城。
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蝉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蝉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
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
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
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