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冯判官

〔唐代〕高适

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

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

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

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

作品简介

《别冯判官》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绘景,点出冯判官将远赴塞外;后四句写人,表达对冯氏的赞许肯定之意。全诗出语豪壮,意脉联贯,写得更多的是对边塞的向往和对冯判官得以赴边的羡慕之情。

创作背景

《别冯判官》此诗是高适早年在宋州送友人赴边塞之作。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契丹权臣可突于杀其王李邵固,率契丹并胁迫奚众投降东突厥,导致东北边不断,直到二十二年(734)才为唐将张守珪平息。高适在此期间奔赴幽蓟,意欲从军边疆,杀敌报国。此诗即作于开元十九年(731)至开元二十二年(734)高适第一次出塞期间。

翻译注释

翻译

碣石辽西之地,渔阳蓟北之天。

关山只有一条通道,雨雪绵绵遍及三边。

才子才能作客,将军正在慕贤。

我将得知在遥远的幕府里,你书记日益文采翩翩。

注释

(1)冯判官:名未详。《新唐书·百官志》:“节度、观察、团练、防御诸使各有判官一人。”诗题《文苑英华》、敦煌选本作《送冯判官》。

(2)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碣石山余脉的柱状石亦称石,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

(3)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即今辽宁省的西部。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郡。

(4)地:敦煌选本作“海”。

(5)渔阳: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州区)。

(6)北:州之北。按,唐开元十八年(730)析幽州置蓟州,治所在渔阳。

(7)一道:即古卢龙塞道,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自今天津市蓟州区东北经遵化、循滦河河谷出塞,是唐代河北至东北的交通要道。

(8)三边:泛指边境,边疆。

(9)将军:当指信安王李祎。开元二十年(732),李祎受命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将兵击奚、契丹。

(10)渴贤:渴慕贤才。《文苑英华》、敦煌选本作“爱贤”,明活字本作“慕贤”,兹从《全唐诗》。

(11)幕府:古代出征将士住在帐幕里,所以将军的府署也称幕府。

(12)书记:唐节度使、观察使等幕府中均有掌书记一职,掌管表奏书檄。大约此次冯判官出塞入信安王幕府任掌书记。

(13)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全文拼音版

biéféngpànguān
jiéshíliáo西yángběitiān
guānshānwéidàoxuějǐnsānbiān
cáizifāngwèijiāngjūnzhèngxián
yáozhīxiàshūpiānpiān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别黄徐州

〔宋代〕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别严士元

〔唐代〕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别友

〔明代〕王守仁

幽寻意方结,奈此世累牵。

凌晨驱马别,持杯且为传。

相求苦非远,山路多风烟。

所贵明哲士,秉道非苟全。

去矣崇令德,吾亦行归田。

别范安成

〔南北朝〕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别山僧

〔唐代〕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