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探春

〔宋代〕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作品简介

《浪淘沙·探春》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该词是一首探春词,上阕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初春杭州城东郊的景象和探春者的心态,下阕以承延手法与上阕呼应,写探春所见的第路景、村景、人的心境。该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坡风流倜傥,激扬文字的勃勃英姿。

创作背景

《浪淘沙·探春》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孔凡礼《苏轼年谱》:“熙宁五年杭州城东探春。”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赴杭州任通判。熙宁五年初春,苏轼到杭州城东郊外探春后作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昨天出东城踏看春情。城外墙上的红杏颜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倾斜下来。而栅栏里的百花尚未发芽,看来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到这里。

前面忽然出现一条纤尘洗净的秀丽小路,原来是前村一带雪后初晴。司春之神不辞辛劳,恪尽职守,定然是梅花绽放,向人报告春之来临。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卖花声”。此词双调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2)探春:仕女在正月间游宴郊野,称为探春。

(3)暗:色浓。

(4)倾:犹倾倒,这里指漫出来。

(5)槛:花池的围栏。

(6)群芳:各种花草。

(7)绮陌:美丽的道路。

(8)敛:聚集、不扬起。

(9)香尘: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10)霁:雨雪停止后转晴。

(11)东君:掌管春天的来去之神。

(12)用意:着意,留心。

(13)辞:推辞。

(14)辛:劳苦。

(15)绽:花蕾开放。

(16)英:花。

全文拼音版

làngtáoshā··tànchūn
zuóchūdōngchéngshìtànchūnqíngqiángtóuhóngxìngànqīngjiànnèiqúnfāngwèizǎohuíchūn
liǎnxiāngchénxuěqiáncūndōngjūnyòngxīnliàoxiǎngchūnguāngxiāndàochùchuīzhànméiyī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宋代〕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浪淘沙·写梦

〔清代〕龚自珍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宋代〕吴文英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宋代〕吴琚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浪淘沙·夜空似水

〔宋代〕吴文英

夜空似水,横汉静立,银浪声杳。瑶镜奁小。素娥乍起、楼心弄孤照。絮云未巧。梧韵露井,偏借秋早。晴暗多少。怕教彻胆,蟾光见怀抱。

浪迹尚为客,恨满长安千古道。还记暗萤、穿帘街语悄。叹步影归来,人鬓花老。紫箫天渺。又露饮风前,凉堕轻帽。酒杯空、数星横晓。

浪淘沙·北戴河

〔近代〕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今日北池游

〔宋代〕欧阳修

今日北池游,漾漾轻舟。波光潋滟柳条柔。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不醉难休。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