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饯李太博赴括苍别驾

〔宋代〕吴文英

羁云旅雁。敛倦羽、寄栖墙阴年晚。问字翠尊,刻烛红笺悭曾展。冰滩鸣佩舟如箭。笑乌帻、临风重岸。傍邻垂柳,清霜万缕,送将人远。

吴苑。千金未惜,买新赋、共赏文园词翰。流水翠微,明月清风平分半。梅深驿路香不断。万玉舞、罘罳东畔。料应花底春多,软红雾暖。

作品简介

《绛都春·饯李太博赴括苍别驾》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为李太博送行的情景,下片追忆与李太博的旧日友情并祝颂其前程似锦。全词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描写言简意赅,行文曲折,摇曳多姿,虚实结合,多用典故比喻,以叙事言情。

创作背景

《绛都春·饯李太博赴括苍别驾》这是一首送别词,当作于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所送者为太学博士李伯玉。朱孝臧《梦窗词集小笺》:“《癸辛杂识别集》:李伯玉,字纯甫,乙未殿试第三人。当史嵩之柄国时,为太学博士。上疏援章、李二台官,大得声誉。未几,为陈劾去降都春又‘史嵩之始末’条云:嵩之父弥忠殂于家,及丙午冬终丧,御笔:史嵩之候服阕日除职与宫观,于是台臣章琰、李昴英及学校皆有书疏交攻之太博李伯玉亦上疏力争。疑此李太博即伯玉,其为括苍别驾,正授章、李被劾时也。”李伯玉在史嵩之柄国时为太学博土,后因援台臣章琰、李昂英而被弹劾,贬至括苍(台州),出任台州刺史别驾。此事发生于淳祐六年十二月。夏承焘《梦窗词后笺》:“朱笺谓:‘太博为括苍别驾,由援章、李二台官。’案《续通鉴》:章琰、李昂英论史嵩之,在淳祐六年十二月。”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游幕在外恰如浮云飘泊四处,又似孤雁独自远飞一般。如今年老体衰已经忍受不了这样四处奔波度日的生活,多么希望自己能像一只倦飞的大雁,回归故土找一处柳荫墙角栖宿下来,安度晚景啊!我曾携酒从李太博学习,有时还相聚在一块,互相竞赛,限时作诗填词。为要写得与众不同,就不肯轻易展开粉红色的书笺纸,匆匆动笔写作。李太博因官命差遣,匆匆登舟急如箭矢地赶去赴任,在岸上送行的我,头载“乌帻”依依不舍地临风遥望。在秋未冬初的一个早晨,我在河畔倚着一棵带有微霜的柳树,折下枯柳枝,久久伫立,送友远行赴任。

我曾与李太博一起在苏州度过一段时间,那时大家对李的诗赋文章十分推重、赞赏,有人甚至不惜出“千金”之价,向李求一新赋。我俩曾同进同出,在高山流水之间纵情畅游,两个人亲密得甚至连天上的月色、新鲜的清风也希望共同分享。当你离开这里的时候,驿路两旁的梅树,会散发着阵阵香气送你远行,在你将抵达“括苍”的东城外时,恐怕会有一场漫天大雪纷纷飞舞欢迎你入城。猜想你到了“括苍”,也会声名远播,同样生活在万花似锦的闹市区中受人敬重。

注释

(1)绛都春:词牌名。《梦窗词集》入“仙吕调”。此词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六仄韵。李太博:太学博士李伯玉。

(2)括苍:括苍山,在临海县西南,接仙居界,即今台州。

(3)别驾:刺史从事使一人,别乘专车,谓之别驾。

(4)羁云:一作“长亭”。

(5)问字:从学。《汉书·扬雄传》:“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着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大玄》《法言》焉。”

(6)翠尊:碧绿的酒尊。

(7)刻烛:刻烛证时,限时交稿。南朝梁竟陵王萧子良与萧文琰、江洪、丘令楷等学士,夜晚聚集,刻烛为诗,每四韵诗便刻寸,用以计时催稿。

(8)红笺:唐代流行的小幅红纸,多用于题写诗词,或作名片、请柬用。

(9)乌帻:包头发的黑巾。

(10)傍邻:一作“可怜”。

(11)千金未惜:即陈皇后失宽后,奉黄金百斤,使相如作赋,感动汉武帝,后复得幸事。惜,一作“散”。

(12)文园:本指汉文帝陵墓,因司马相如曾作孝文帝陵园令,后遂以文园代指司马相如。

(13)分半:化用《庾亮集·答郭豫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乎?”

(14)梅:一作“花”。

(15)罘罳:古代设在官门外或城角的屏,上有孔,形似网,用以守望和防御。此代指京城。

(16)畔:一作“苑”。

(17)料:一作“只”。

全文拼音版

jiàngdōuchūn··jiàntàikuòcāngbiéjià
yúnyànliǎnjuànqiángyīnniánwǎnwèncuìzūnzhúhóngjiānqiāncéngzhǎnbīngtānmíngpèizhōujiànxiàolínfēngzhòngànbànglínchuíliǔqīngshuāngwànsòngjiāngrényuǎn
yuànqiānjīnwèimǎixīngòngshǎngwényuánhànliúshuǐcuìwēimíngyuèqīngfēngpíngfēnbànméishēn驿xiāngduànwàndōngpànliàoyīnghuāchūnduōruǎnhóngnuǎn

作者介绍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吴文英的诗

相关推荐

绛都春·为郭清华内子寿

〔宋代〕吴文英

香深雾暖。正人在、锦瑟华年深院。旧日汉宫,分得红兰滋吴苑。临池羞落梅花片。弄水月、初匀妆面。紫烟笼处,双鸾共跨,洞箫低按。

歌管。红围翠袖,冻云外、似觉东风先转。绣畔昼迟,花底天宽春无限。仙郎骄马琼林宴。待卷上、珠帘教看。更传莺入新年,宝钗梦燕。

绛都春·和梦窗

〔清代〕李岳瑞

钗梁旧燕。怅尘满镜台,奁衣慵换。笛里暮愁,琴里秋心春痕短。高楼明月吹箫伴。隔瀛海、仙山天远。乱莺啼后,碧苔院宇,履綦谁见。

江馆。萧萧夜雨暮云外,尚把鸾音凝盼。骑省费词,元相悲怀谁深浅。朱颜省识春风面。倩谁写、真真行看。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

绛都春·元宵

〔宋代〕京镗

升平似旧。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

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

谁撒□、满空星斗。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昼。

知否。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

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笙歌一片围红袖。

切莫遣、铜壶催漏。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

绛都春·咏盆梅,寄示道之、翼之

〔清代〕何振岱

摇灯屏曲。袅一缕诗魂,和香来去。

玉立癯身,寄托盆中无多土。

掬泉漫入铜壶供,展病干、依然苍古。

记锄明月,种成偏远,故园双树。重数。

芳寻踪迹,疏篁外、冉冉绿鬟欹雾。

晓梦斜街,旧日春寒怎生赋。深卮隔雪炉边句。

问何似、瘦驴溪路。淡然吟对黄昏,横琴无语。

绛都春·红雨轩,和泽丞

〔近代〕金兆蕃

楼东倦燕。带花片半湿,初晴庭院。

翠羽共吟,琼管同携珠帘卷。徘徊玉手生绡扇。

更推许、花阴窥见。镜盟钗约,分张最恨,种桃人远。

凄黯。无心按曲,怨春生未忘,文窗残翰。

几曲画阑,还绕妆楼庭芜满。棠香褪尽桑尘换。

便环佩、归来犹恋。尽教偏和渔歌,怅云易散。

绛都春·茶余酒后

〔清代〕杨葆光

茶余酒后。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

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离怀无计留长昼。

只此意、卿无相负。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

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

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痴心已逐驴蹄走。

望前路、更番低首。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

绛都春·题软红蕉景,次韵

〔清代〕杨葆光

閒床寂静。恰人海逗留,风凉梧井。

离绪大难,秋月如圭牵情甚。邯郸谁借黄粱枕。

犹自问、蓬莱仙境。软红尘里,何人细写,者般真性。

清沁。诗人仲若,乍鹂吹听罢,倚栏高咏。

丽句藻词,无限温柔风人韵。如闻一曲婆娑引。

记历历、当年清景。与君留取新图,雪蕉照影。

绛都春·旧上声韵今改平声

〔宋代〕陈允平

秋千倦倚,正海棠半坼,不耐春寒。殢雨弄晴,飞梭庭院绣帘闲。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

悄悄池台步晚。任红薰杏靥,碧沁苔痕。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琴心不度春云远。断肠难托啼鹃。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

绛都春·扬州梦乍

〔清代〕陈匪石

扬州梦乍。念瘦减带围,琼枝题罢。

茧栗寄情,婪尾行歌年时话。参天千尺苍云罅。

记晼晚、斜阳亭榭。倚阑无奈,将离意绪,翠阴初夏。

三雅。花间自遣探芳讯,又是红翻阶下。

色相未空,时世妆成春无价。柔香长系秋千社。

问谁信、霜丝盈把。待教幽径重寻,临醉颜替写。

绛都春·分咏京师词人第宅,得洪稚存卷施行阁

〔近代〕金兆蕃

仙猿化后。问门柳径菊,巢痕依旧。

望雨放歌,看月携尊重搔首。珠三剑七消沈久。

但光气、分明牛斗。注经笺史。丛残蠹屑,剩芬存否。

清昼。三天退食,据梧正惓惓,冰怀霜候。

梦断绛纱,泪染青袍嗟双负。红心根薄春阴厚。

待归去、云溪相守。旧时门巷幽寻,更谁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