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屈原

〔近代〕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作品简介

《七绝·屈原》是毛泽东在1961年所著。毛泽东写于1962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也是毛泽东终身最爱读的书籍之一。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笔记《讲堂录》曾经工工整整地抄录了《离骚》全文,晚年更是将《离骚》置于床头。这首诗是他1961年读完《楚辞》时所作。

创作背景

屈原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诗人之一,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也是毛泽东终身最爱读的书籍之一。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笔记《讲堂录》曾经工工整整地抄录了《离骚》全文,晚年更是将《离骚》置于床头。这首诗是他1961年读完《楚辞》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屈原当时写下名篇离骚,手中没有刀却发挥了战斗作用。

当时楚国奸佞小人多贤德之士太少,只能在悲愤和绝望投入汩罗江。

注释

(1)屈子:指屈原。屈原(前234~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爱国主义诗人。曾辅佐楚怀王,官至左徒、三闾大夫遭谗去职。楚顷襄王时被放逐。因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晚年投汨罗江而死。楚骚:指的是《楚辞·离骚》,开了我国浪漫主义诗词的先河。赋: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

(2)手中握有杀人刀:喻指屈原作《离骚》所发挥的战斗作用。

(3)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

(4)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

(5)一跃冲向万里涛:指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全文拼音版

jué··yuán
dāngniánchǔsāoshǒuzhōngyǒushāréndāo
àixiāotàishèngjiāolánshǎoyuèchōngxiàngwàntāo

相关推荐

七哀诗三首·其二

〔两汉〕王粲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七夕

〔唐代〕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言诗

〔清代〕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近代〕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七夕

〔宋代〕晏殊

百子池深涨绿苔,九光灯迥绿浮埃。

天孙实驾何年驻,阿母飚轮此夜来。

空外粉筵和露湿,静中珠幌彻明开。

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