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

(1)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2)茸茸: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3)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4)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5)徐行:慢慢地走。

(6)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天平山中拼音版

tiānpíngshānzhōng
rōngrōng湿shīliànhuānánfēngshùshùshú
xíngshānshēnqiǎnyīngsòngdàojiā

作品简介

《天平山中》是明初诗人杨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用写实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天平山的清丽的景色,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表达了作者对天平山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元末,为避乱世,诗人曾隐居于故乡,《天平山中》这首诗便是诗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作者介绍

杨基(1326—1372),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杨基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中寡妇

〔唐代〕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唐代〕李隆基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山中独吟

〔唐代〕白居易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山中四咏

〔明代〕元鹏

【其一】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

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

【其二】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

【其三】

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

铎声连振起,镰子刈禾头。

【其四】

我爱山中冬,冰澌叠乱封。

地炉无品字,一榻冷千峰。

山中立秋日偶书

〔明代〕王守仁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

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