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宅二首·其一

〔唐代〕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作品简介

《过旧宅》两首诗的第一联都是通过李世民自己巡幸旧宅,点出了他的身份今非昔比。中间的数联都是描写旧宅的景物,然后触景生情,回忆起往事。末联总结性的抒发自己一代帝王的宏伟气魄与豪迈情怀。

两首诗表明了李世民自己为什么要从一蕃之地征战天下,他的抱负不仅仅是威加四海,更有韬戈息兵的初衷。

创作背景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冬(599年初)出生于“武功别馆”,十八岁随父李渊起兵太原,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年)三十五岁时重临武功旧宅,回顾往事,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感慨颇深,创作了这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车辇到了我的“武功”旧宅,前面有鸣笳开道。

“武功”旧宅早以无人居住显的十分荒凉,但一条道路被打扫干净,苔藓爬上台阶覆盖了半边。

池中水,因为有源头活水,还是比较清新,园中的老树如今也开花了。

那年我离开旧宅征战天下,就有了以天下为家的想法。

注释

(1)新丰:唐初新丰县,即今天西安市新丰镇。新丰是汉时建县,刘邦称帝后,刘太公思归故里,刘邦仿老家丰地街巷另筑一城于关中,并迁故旧居之,以娱太公,后更名为新丰。

(2)翠辇:装饰有翠羽的车辇,这里指帝王所乘车辆。

(3)谯邑:秦置县,魏武帝曹操故里,在今安徽毫县。李渊早年仕隋时曾任谯州刺史,其地在今安徽亳州。

(4)鸣笳: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这里指代是皇帝出巡到此。

(5)荒:荒无人烟。

(6)断:一作“新”。干净。

(7)苔古:另有作“台平”一词,路边阶下铺满绿茸茸的苍苔。

(8)消:替换。

(9)辞此:辞:离开。此:另有本作“北”字

(10)四海:出自《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另有《汉书·高祖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这里借此点明了自己的身份。为:加有本作“成”字。

全文拼音版

guòjiùzháièrshǒu··
xīnfēngtíngcuìniǎnqiáozhùmíngjiā
yuánhuāngjìngduàntáibànjiēxié
qiánchíxiāojiùshuǐshùjīnhuā
zhāohǎisuìwéijiā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公元627~649年在位。唐王朝的建立,他起了重要作用。即位后,常以隋亡为戒,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史称的“贞观之治”。在文学上,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写了一些诗歌。著有《唐太宗集》。

李世民的诗

相关推荐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宋代〕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过吴江有感

〔清代〕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过元家履信宅

〔唐代〕白居易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落花不语空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