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寻李九庄

〔唐代〕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作品简介

《三日寻李九庄》是由唐朝诗人常建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景色,为一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三月三日,一个新雨初停天清气爽的早晨去拜访友人,即兴而作《三日寻李九庄》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一场新雨初停,天清气爽。(我)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

好友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门前有潺潺的溪水流过。

注释

(1)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

(2)故人:好友,指李九。

(3)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

全文拼音版

sānxúnjiǔzhuāng
xiēyánglíndōngtóuyǒngsāndàngqīngzhōu
rénjiāzàitáohuāànzhídàoménqiánshuǐliú

作者介绍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清幽淡远,语言洗练自然,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为传世名句。诗作多表现隐逸情趣与禅理哲思,与王维、孟浩然等共同开创盛唐山水诗派。虽存诗仅五十余首,但艺术成就颇高,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作为盛唐重要山水诗人,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常建的诗

相关推荐

三五七言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台·清明应制

〔宋代〕万俟咏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萧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三堂东湖作

〔唐代〕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人成虎

〔两汉〕刘向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

庞葱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庞葱曰:“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