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杏园

〔唐代〕白居易

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

作品简介

《重寻杏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感怀诗。此诗通过重游故地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欢聚时光的追忆和物是人非的怅惘。前两句“忽忆芳时频酩酊”以醉酒往事切入,展现昔日的恣意欢愉;“却寻醉处重裴回”则写出今日独自徘徊的落寞。后两句“杏花结子春深后”以杏花凋谢结子暗喻时光流逝,末句“谁解多情又独来”以自问作结,流露无人理解的孤独。全诗语言平易,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诗“浅切”中见深情的特色。

创作背景

《重寻杏园》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期间。诗人常与友人在杏园宴饮赏花,后友人离散,杏园亦渐荒芜。重游旧地时,面对“杏花结子”的暮春景象,诗人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诗中“多情独来”之叹,既是对青春欢宴的怀念,亦暗含对衰老孤寂的感伤,反映了白居易晚年诗作中常见的“闲适”与“感伤”交织的复杂心境。

翻译注释

翻译

忽然想起当年花开时节,我们常常痛饮至酩酊大醉,如今重回旧地徘徊寻觅,却只剩我一人独自感怀。

杏花早已凋零,结出青果,春色已深,谁能明白我满怀追忆,又独自重游的心情?

注释

(1)芳时:花开时节,美好的时光。

(2)频酩酊:常常喝得大醉。酩酊(mǐng dǐng):形容醉得很厉害。

(3)裴回:同“徘徊”,来回走动,形容犹豫、怅惘的样子。

(4)杏花结子:杏花凋谢后结出果实,暗示春天将尽,时光流逝。

(5)春深:暮春,春天即将结束。

(6)多情:指诗人对往事的深情追忆。

(7)独来:独自前来,暗含孤独、物是人非之感。

全文拼音版

zhòngxúnxìngyuán
fāngshípínmǐngdǐngquèxúnzuìchùzhòngpéihuí
xìnghuājiézichūnshēnhòushuíjiěduōqíngyòulái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重别薛华

〔唐代〕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

〔近代〕叶剑英

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

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

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

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元代〕揭傒斯

娟娟临古戍,晃晃辞烟树。

寒通云梦深,白映苍祠暮。

胡床看逾近,楚酒愁难驻。

雁背欲成霜,林梢初泫露。

故人明夜泊,相望定何处?

且照东湖归,行送归州去。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宋代〕范成大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