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四首·其三

〔唐代〕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作品简介

《江南曲四首·其三》此诗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江南曲》组诗的第三首,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江南水乡的暮色归舟图。前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劳动人民晚归的生活场景;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以灵性,使静态的景物顿生动态之美。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空灵悠远,充分展现了储光羲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江南曲四首·其三》此诗约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年),时储光羲在江南一带游历。诗人深受陶渊明影响,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诗中"归渡头"的意象,既是对江南水乡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落花逐船"的巧妙构思,则体现了盛唐诗人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的高超技艺。

翻译注释

翻译

夕阳西下,江风习习,晚归小船上的青年男女,欢快地相邀着一起回家。

缤纷的落花在江水中漂动,像是有情似的紧随着船儿不肯离去。你看,轻舟飞快地前行,落花也一路追逐,他们紧紧相随、不愿分离的情景,是多么富有情趣和情意啊。

注释

(1)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2)渡头:渡口。

(3)逐:追逐、追随。

全文拼音版

jiāngnánshǒu··sān
chángjiāngxiāngyāoguītóu
luòhuāyǒuláizhúchuánliú

作者介绍

储光羲(706—763),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诏中书试文章,官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时曾接受安禄山伪职,平乱后被贬逐岭南而卒。其诗追慕魏晋,效法陶渊明闲适、隐逸的田园诗风格,较为质朴。著作有《储光羲集》。

储光羲的诗

相关推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宋代〕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江州雪

〔唐代〕白居易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

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

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

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江上愁心赋赠赵侍郎

〔唐代〕张说

江上之峻山兮,郁崎嶬而不极。云为峰兮烟为色,歘变态兮心不识。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鸟为花兮猿为子,纷荡漾兮情莫拟。夏云阴兮若山,秋水平兮若天,冬沙飞兮淅淅,春草靡兮芊芊。感四节之默运,知万化之潜迁。伴众鸟兮寒渚,望孤帆兮日边。虽欲贯愁肠于巧笔,纺离恨于哀弦,是心也,非模放之所逮。将有言兮是然,将无言兮是然。

江夏行

〔唐代〕李白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江行道中

〔明代〕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天霁。晨起登舟,入沙市。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